“传承中创新”为何在当下汽车行业尤为可贵
2025-07-18 08:07      作者:张硕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张硕 洛阳报道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这场讲座,我从单霁翔院长的分享中了解了更多有关家乡历史文化的故事,觉得很骄傲。”

在两河流域,当“人类文明的摇篮”——美索不达比亚孕育出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乌尔纳姆法典》;古埃及正在以底比斯为中心,在尼罗河流域发展官僚体系与文学;而彼时的东方,拥有中国最早的城市干道网、宫城、青铜礼器群的夏朝中晚期都城形成并印证广域王权国家形成。

322222.jpg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近日,由宝马爱心基金资助、宝马中国与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文化保护教育公益项目”正式启程,以“传承中创新”为基石,探访隋唐大运河西起点古都洛阳,这是合作双方自去年发布该项目以来实施的第二期项目,旨在聚焦保护和推广大运河沿岸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项目通过多场高含金量的文化沙龙及多项探访活动,最终以“创新+责任”为指导推出三大举措:非遗创新跨界实践、解锁千年隋唐运河密码、自驾攻略上新。于是便有开篇一名来自洛阳宝马车主家庭11岁小学生听完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讲座后的心声。

789000000000000000000.jpg

文化传承需承百代之流,会当日之变。“传承中创新”作为这次探访的精神内核于宝马及于当下汽车行业都尤为可贵。一方面,代表着宝马最大规模的创新——宝马新世代正全面启航,首款国产新世代车型于2026年量产。宝马尊重传承,在传承中创新,这是宝马进入未来的方式,更是宝马新世代的设计哲学。另一方面,当前世界汽车行业风云裂变,充满不确定性。越是在充满挑战的时代,越需要“初心”的力量;越是在竞争、内卷叠加的时期,越需要寻找“传承中藏着的恒久行事准则与信仰。”

寻找一把“从过去走向未来”的钥匙

千百年来,是谁,触碰到时间的规律?是谁,持续空间的局限?又是谁,照亮了这片土地生而不凡之路?

“传承中创新”是一种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它既强调对传统价值的尊重与延续,又要求突破固有模式的局限性,是可贵的发展路径。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被誉为最早的“中国”。“BMW中国文化之旅”保护中国非遗十九载,此次深入中原腹地,与400万公众“云游”大运河,探寻中华文明根脉,并通过三大举措“落地生花”,是一场“让过去拥有未来”的生动实践。

这场实践从时间维度及空间维度打造了一家豪华汽车品牌始终前行的坐标系。首先,时间维度维度展现了“传统的未来性”这一特征(宝马设计师与唐三彩非遗传承人围绕“传承中创新”展开深度对话,探索如何将东方审美基因注入西方工业设计体系)其次,空间维度构建了“文化拓朴结构”(传统元素在不同载体上的同构表达)。

6666666666666666666666666.jpg

2025年,“BMW中国文化之旅”以“创新+责任”为指导推出三大举措:第一,非遗创新跨界实践:宝马爱心基金将资助10位来自多民族、多种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进入“清美-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与清美教授合作,为宝马新世代设计概念性的非遗文创品。第二,解锁千年隋唐运河密码:以“传承中创新”为主题,通过“线下探访+线上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传播河南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深挖大运河的“顶流密码”。第三,自驾攻略上新:发布《BMW中国文化之旅——河南非遗自驾攻略》,解锁“何以中国”的神秘面纱,助力河南文旅发展。

“创新+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左膀右臂。“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文化保护教育公益项目”体现的是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案例样本。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事物永远在运动。”这很好的解答了“传承中创新”的要义。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论“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也恰如其分地揭示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jpg

以古为徒,方能与未来同行。“传承与创新”交融互鉴能跨越零和思维,为自身和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在探访洛阳三彩的过程中,宝马新世代设计师与洛阳三彩非遗传承人以“传承中创新”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探讨东方审美与西方工业设计的融合,实现从“文化尊重”向用户体验的转化。宝马新世代与千年非遗的跨界合作,是“家在中国,读懂中国”的生动实践。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中的“活态保护”与创新,“BMW中国文化之旅”保护非遗十九载,至今已资助近1000位非遗传承人,累计惠及2.18亿人次。例如浙江龙泉青瓷的传承人与清美张雷教授共创的龙泉青瓷茶具,已经在MY BMW APP上线销售,成为非遗走入现代生活的真实案例。宝马始终欣赏且珍视文化多样性,实现“美美与共”。

“从哪里来”与“到哪里去”是一场双向奔赴。2025“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十三朝古都洛阳,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探寻“何以中国”的中华文明起源,与利益相关者共同触摸、探访“最早的中国”。这背后是对传承的敬意与尊重。

无论是百年造车企业,还是千年非遗技艺传承,都在传承中不断地找到自我,又在创新中弘扬不变的精神内涵,这就是“传承中创新”的真谛。

与古为徒 方能与未来同行

豫西伏牛山区,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成百上千条溪水交汇涌流,穿行高山深谷形成了伊河,也时常被称“伊水”。数千年来,生生不息沧海桑田,纵横激荡着这片土地。“志伊尹之所志”,更成为《礼记》天下为公思想的滥觞。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至此,革故鼎新,融入华夏文明圈。千百年来,百舸争流在这里缔结了一个时代不变的母题——探索创新、包容融合、开放进取,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为现代文明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证明,传承中创新可以基于各自的发展经验进行相互启发。为助力“非遗走入现代生活”,宝马爱心基金资助多民族非遗传承人进入“清美-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以洛阳三彩、本草和香、古琴制作、西藏铜锁、香云纱、竹编、织锦等非遗技艺,与清美教授共创宝马新世代概念性非遗文创品,推动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国际化传播,打造兼具文化韵味与创新的跨界作品。这将是一次以真实生活场景为标的的设计任务,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遗保护创新基地”已积累近十年的非遗保护创新经验。

商业成功、生态环境与社会责任是并行不悖的发展逻辑。宝马树立了“更人性化、更智能、更负责任”的未来出行愿景。在这一愿景引领下,宝马在中国绝不仅仅是一个汽车制造公司,宝马“家在中国”30年,早已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分子,并已经是中国社会卓越的企业公民。宝马家在中国意味着,宝马深度参与中国社会核心议题,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持之以恒为这个家园创造长期价值。

据悉,2008年,宝马建立了中国汽车行业内首个企业公益基金-宝马爱心基金。2005年发起“BMW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至今20年,2007年发起“BMW中国文化之旅”,2021年发起“BMW美丽家园行动”引领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中国重大社会议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BMW中国文化之旅”创新实践表明,最成功的创新往往产生于对传统最深层的理解。这要求创新主体具备"双焦点认知能力":既能显微镜式解析传统细节,又能望远镜式展望创新可能性空间。这种思维模式正在重塑从文化传承到商业创新的各个领域,成为应对同质化危机的有效方法论。探访并理解“最早的中国”是“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文化保护教育公益项目”对这个思考最好的回应。

“两三年后,再回首我在中国这9年的工作经历,那些我参加过的商业会谈,公司内部会议,或许细节都不再那么清晰。但刚才视频中看到的——我参加的每一场“BMW中国文化之旅”活动;这次在洛阳‘寻找最早的中国’;在大凉山一所小学跟小朋友们做游戏,开运动会......我相信再过3年或者30年,这些美好的瞬间都不会从我的脑海中消失。小朋友的笑脸和我们帮助小朋友做过的一点点事情,都会永远停驻在我内心深处。”

在“BMW中国文化之旅大运河文化保护教育公益项目”的尾声,宝马企业社会责任部门的同事特别制作了一段“彩蛋”送给戴鹤轩(Dr.Franz Decker)博士。视频里是他这些年参与“BMW中国文化之旅”中难忘的片段。在中国工作9年,这位现任华晨宝马总裁、中国政府友谊奖及沈阳荣誉市民获得者即将于8月1日回到德国总部履新宝马集团首席信息官及及信息技术部高级副总裁。视频播放结束后,戴鹤轩望着大屏幕停顿了一下,放弃了原有准备好的发言稿,分享了上述“观后感”。

我们看到,宝马用坚守证明: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从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这背后是宝马作为“中国社会卓越企业公民”的自我定位,更是其“家在中国”理念的生动实践。

泱泱洛水,何以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为我们提供了根植于血脉的智慧与力量,帮助我们跨越一个又一个周期。过去如是,未来如是,始终如是。

(编辑:童海华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