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眼看中国:城市增长动力转向高科技产业
2024-09-05 06:09      作者:吴静 卢志坤     来源:中国经营网

米尔肯研究院研究部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华跃 - 800.jpg

米尔肯研究院研究部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华跃

本报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近日,美国经济智库米尔肯研究院发布《2023—2024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指数》报告,杭州、武汉、成都、合肥、北京、深圳等城市在一线和二线城市位列前十。

在报告发布会上,米尔肯研究院研究部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黄华跃对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记者表示:“尽管中国面临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带来的挑战,今年的报告展现了中国通过增加科技投入以及战略性地将重点转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和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为重振经济增长引擎注入新的动力。”

科技创新增强城市经济韧性

据了解,米尔肯研究院是无党派、非营利的经济智库,于1991年在美国创立。该研究院2015年首次发布《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排行榜》。

今年其发布的上述报告将250座中国城市分为两组,其中大城市组包含33座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中小型城市组包含217座三线城市,两组城市的排名分别依据各城市的经济表现。评价指标包括就业增长率、地区生产总值(GRP)增长率、房地产销售增长率、贷款金额增长率、科技专项公共支出增长率等,重点反映城市增长情况。

在本年度排名中,杭州依靠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和制造业等领域的多元化产业位列该年度最佳表现城市榜首,武汉、济南、长沙、成都、南昌、合肥、北京、深圳和海口分列第二至第十位。

报告显示出,拥有重要科技中心的城市表现出高度的经济韧性,在表现最佳的10个一线和二线城市中,有9个城市均如此。

黄华跃指出,尽管面临经济挑战,但中国的科技产业以及科技相关行业是为数不多表现出高韧性的领域之一。中国政府十分重视高科技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方面的作用,这无疑是增强高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力量与活力的强心针。

比如,中国持续增强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和制造,以及电动汽车生产方面的能力。如今,大多数主要大城市都已拥有这些高科技产业,并得以实现强劲的经济表现。

典型案例之一便是深圳,这里是比亚迪品牌的所在地,而比亚迪在全球电动汽车和电池市场占据着重要份额。在米尔肯研究院的年度排名中,深圳为促进创新做出的投入一直是其名列前茅的推动力。另一个案例则是北京,北京是百度、旷视、微软亚洲研究院和小米等先进人工智能驱动公司的总部所在地。

米尔肯研究院的排名也突显了区域集群的持久重要性。黄华跃指出,在愈加不可预测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下,中国政府加倍致力于自身在高科技发展方面的自立自强,并在国内现有大规模生产中心建立更大的城市集群,提升中心城市在研发中的作用,扩大城市地域规模,为建设区域产业能力提供充足的空间,将成为未来几年的常态。

据他进一步介绍,中国政府近来提出了打造以上海为核心、辐射周边城市的超级集群的政策建议,这项计划将涉及上海和周边多个省份。政府意在加强跨区域合作,缩小收入差距,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国内打造更完善且更强健的区域供应链。

在上述城市排名中,大城市组中的杭州和合肥等城市,以及小城市组中的淮北,都是长江经济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都是成渝西昆钻石经济圈的关键城市;而北京则是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深圳是大湾区的龙头城市。这些区域集群以中国最先进的产业和公司为代表,推动着中国下一代经济向前发展。

房地产市场仍将持续承压

黄华跃认为,房地产行业短期内仍是阻碍中国经济的一个主要因素。米尔肯研究院预计,中国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从而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相较于刺激政策,政府高层对提高增长质量更加关注,这严格限制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刺激的政策空间。

在上述排名中,大湾区仅深圳一个城市进入前十名,此前曾出现在榜单中的东莞、珠海、中山等城市此次并未入选。据黄华跃介绍,这些城市的制造业企业仍然有不错的表现,但整体经济表现则受到了房地产市场的拖累。“随着港人北上,这些城市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长远来看仍是很好的市场,只是需要先熬过这几年的市场调整期。”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此次排名第一的杭州市,据了解,在米尔肯研究院的15个关键排名指标中,杭州在其中8个指标都具有显著优势。一年期和五年期平均工资增长率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一年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排名第八。

在产业方面,除电子商务外,杭州还有多元化产业格局,在娱乐服务(如网易云音乐)、金融服务 (如蚂蚁集团和核新同花顺) 和制造业 (如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和万向集团) 等领域均拥有一众知名公司。

但除了上述指标外,其房地产指标亦对此次排名起到重要作用。杭州的住宅和商业地产销售面积增长率表现强劲,一年期增长率排名第一,三年期增长率排名第二。不过,米尔肯研究院指出,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房价也正在经历降温趋势。

黄华跃指出,事实上此次排名中有不少城市均受到房地产市场的拖累,但房地产指标在后续做最佳城市排名时不应该成为一个重要因素了。“五年前中国政府已经不再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这个市场,在新的发展模式下,未来很多城市的就业以及经济发展与当地的地产表现关联度将会降低。”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