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生效!这类存款要调整!
2024-12-01 02:12      作者:郝亚娟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 北京报道

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了《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倡议》,要求银行应在同客户签署的存款服务协议中加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并于2024年12月1日起生效。

上述文件是否影响个人存款?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率调整兜底条款”针对的是企业和机构等银行对公客户,与个人储户无关。对个人存款而言,只要已经存入银行,都按存入时的利率执行到底,这是受到法律法规保护的。

剑指对公存款、同业存款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显示,11月28日,全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下简称“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和《关于在存款服务协议中引入“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

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利率自律机制重要作用,有效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畅通货币政策传导,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强化利率政策执行,规范金融机构定价行为,促进金融机构提升自主理性定价能力。严格遵守自律约定,存款利率不得违规手工补息,贷款利率要符合风险定价原则。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好审议通过的两项自律倡议,做好对客户沟通和解释工作,并将稳定负债成本的效果传导至贷款端,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促进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各省级利率自律机制要督促辖内金融机构同步落实。

从规模来看,根据央行发布的2024年10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前十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2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1.2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2.84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1.32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5.58万亿元。

记者注意到,11月初市场上曾流传规范同业存款定价的消息。一位农商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指出:“整体宏观利率都在下降,同业利率作为最敏感的利率也在下降,这一文件对我们的业务没有太大影响。”

董希淼指出,部分银行为维护客户关系、抢占市场份额,与一些比较大的企业、机构客户签订存款服务协议,约定客户可在协议期内任意存入存款,新存入的存款执行此前约定的利率。在利率下行周期,客户通过这种方式,锁定未来一定时间的利率。此举虽然有利于银行稳固客户关系,但抬高了负债成本,增加了利率风险。

董希淼分析,“利率调整兜底条款”主要是为了疏通利率传导,强化利率政策执行,针对的是企业和机构等银行对公客户。

个人投资者需多元配置

投资者关注的是,“利率调整兜底条款”是否也面向个人储户?

董希淼指出,对个人存款而言,只要已经存入银行,都按存入时的利率执行到底,这是受到法律法规保护的。个人定期存款无论期限多长,只要没有提前支取,在到期之前利率都保持不变,对此无须担心。

当前,存款利率持续下调。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10月银行存款利率报告》显示,国有大行存款利率各期限已经全面进入“1”字头时代,国有股份行的只有3年和5年定期存款利率还在“2”以上,中小银行中短期利率也已进入“1”字头时代;同时,大额存单与定期存款之间的利率差异显著缩小,部分大额存单的利率甚至与普通定期存款持平。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人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是一个‘不可能三角’。在存款利率趋于下降以及各类资管产品波动加大的情况下,个人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总体而言,应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来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的风险,那么应接受较低的收益,同时做好流动性管理。未来在一般存款之外,可以适当配置结构性存款、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政府债券等产品。这些产品适合风险偏好较低、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董希淼说。

展望银行息差,惠誉评级亚太区金融机构评级董事徐雯超在“2024惠誉看中国”媒体交流会上表示,受量价下跌共振影响,预计中资银行2025年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目前来看,贷款需求的恢复状况并不是特别明朗,负面因素包括利率中枢继续下行、存量按揭利率调整、继续支持城投化债,以及明年按揭贷款重定价带来的一次性冲击,都将直接带动生息资产收益率的继续下行。而负债端成本的改善具有滞后性,存款定期化的趋势距离有效扭转还有一段时间,预计息差见底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