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 稳汇率信号明显
2025-01-13 07:01      作者:谭志娟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继央行2025年1月9日宣布在香港发行600亿元中央银行票据之后,监管层再度释放稳汇率政策信号。

1月13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继续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于当日实施。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指用于调节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行为的一个参数,通过调整这一参数,可以影响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规模和风险加权余额上限。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将提高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直接扩大企业从境外包括银行获得融资空间。

“境外融资空间扩大,将增加跨境融资来源,扩大资金流入,有助于增加境内流动性特别是美元等外币流动性,进一步平衡外汇市场供求,从而促进外汇市场稳定。”董希淼表示。

日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庞溟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和最近加大央票离岸发行规模,都是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防范化解汇率超调风险的组合拳。

据记者了解,央行和外汇局此前曾多次调整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进而对汇市实施调控。2021年1月,为控制人民币过快升值,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下调至1;此外,2022年10月和2023年7月,为控制人民币过快贬值,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均上调了0.25,分别从1上调至1.25以及从1.25上调至1.5。

而本次参数上调是在近期人民币波动幅度有所加大,一度跌破7.3关口背景下,央行和外汇局再一次通过动用稳汇市政策工具,引导市场预期。

对于近期稳汇市政策工具频出的情况,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央行近日再度强调“三个坚决”,即“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实现,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传达了更加明确有力的稳汇率政策立场。

2025年1月3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走低,收盘报7.3093,较上一交易日下跌99个基点。这是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2023年9月以来首次跌破7.3关口。离岸人民币也对美元汇率走贬,当日最低触达7.3627。

王青分析称,这可能缘于美国新政府即将上台,市场对美国针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担忧在加剧,加之市场对2025年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也在降温,都在近期推动美元指数持续波动上行,给人民币带来一定被动贬值动能。不过,在近期国内经济基本面较为稳定的背景下,美元指数波动成为牵动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

“如果未来出现人民币汇率背离基本面的急涨急跌情况,监管层稳汇市工具还会及时出手。”王青认为。

在措施方面,在王青看来,除了强化在岸市场人民币中间价调控、适度调节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上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之外,还可择机动用下调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控制资本外流)、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在境内释放更多美元流动性)、下调境内美元存款利率(抑制境内购汇需求)、上调远期售汇风险准备金率(抑制境内购汇需求)等政策工具。

历史也表明,上述这些政策工具能够起到有效引导市场预期,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的作用。

近日召开的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也强调,要坚定不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继续综合施策,稳定预期,增强外汇市场韧性,加强外汇市场管理,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助理编辑:朱会珊 审核:杜丽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