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154亿元境内债完成重组 预计境内降债超50%
2025-01-22 10:01      作者:吴静 卢志坤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吴静 卢志坤 北京报道

2025年1月21日,融创中国(01918.HK)公告称,融创房地产十笔债券的重组方案已全部经相关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通过。

这意味着,融创中国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整体宣告成功,正式成为行业第一家完成境内公司债券整体重组的房企。

境内降债超50%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融创中国境内债务第一轮化债方案于2022年年底通过,共涉及10笔存续的公司债券及供应链ABS,加权平均展期期限3.51年。方案显示,针对已经到期的债务,展期时间由原计划的3.75年缩短至3年;针对尚未到期的债务,展期时间由原计划的4.5年缩短至4年。同时对所有债权人先行支付3%本金,并于2023年分两笔支付。

2024年6月,融创中国将本应在6月、9月兑付的境内债本息兑付时间延后到当年年底。11月,其正式启动境内债务的二次重组,以期消减债务规模、延长展期期限。根据方案,融创中国总额约为154亿元的境内债务通过现金要约收购、债转股、以资抵债、留债展期四种方式,降债比例超过50%。

其中,在现金要约收购方案中,融创中国拟按每张债券面值20%的价格发起现金要约购回,现金总金额不超过8亿元,方案接纳债券本金上限40亿元。

股票及/或股票经济收益权兑付方案显示,融创中国将向特殊目的信托增发特定数量的股票,人民币100元债券对应融创股票13.5股,预计新股总发行5亿股。

在以资抵债方案中,融创中国将设立服务型信托,债券持有人直接或间接享有其控股子公司所持有的特定资产收益权。获配以资抵债选项的标的债券每100元面值受偿金额35元。

最后是展期方案,本金展期9.5年,第5年开始兑付本金,利息部分统一降至1%。另外,融创中国拟于2025年年底前安排现金支付1%及对应利息。

重组方案公布之后,2024年12月10日,H6融地01、H0融创03率先通过重组表决;12月24日,其旗下4笔境内债务获得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包括H1融创01、20融创02、H1融创04合计3笔债券和1笔ABS。

2024年12月30日,融创中国方面表示,PR融创01债券重组获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该笔债券发行于2020年4月,目前余额28.8亿元,是融创境内债务重组中单笔金额最高的债券之一。随后,H1融创03、H融创05重组方案也于近日获得表决通过。

1月21日通过的债券为“H融创07”,其在2016年8月16日完成发行,发行规模28亿元,票面利率6.80%,债券余额20.1亿元。

对于融创中国而言,此次重组成功预计可削降超过50%的境内公司债务,留债部分最长展期达9.5年,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

持续“自救”

历经房地产三年深度调整,房企进行债务重组安排,已是避免债务违约、有效解决企业和债权人需求的共同选择。

2025开年,房企化债工作正在提速。近期,包括融创中国、龙光(3380.HK)、碧桂园)(02007.HK)等在内的10余家房企相继公布了债务重组方面的最新进展。

境外债重组方面,在历经数月的等待后,龙光、碧桂园近日先后披露了重组方案最新进展,并表示已就方案分别与债务委员会和部分境外债权人达成一致。

境内债方面,伴随着此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整体宣告成功,融创中国正式成为行业第一家完成境内公司债券整体重组的房企。

据了解,在本轮境内债券重组中,融创中国率先启用了市场化化债思路,在通过减轻债务负担、恢复资本结构和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最大化保护债权人的长期利益,充分促进了多方共赢。从方案公布到重组完成,仅用了50余天。另外,据知情人士透露,考虑到目前市场情况并未达到此前预期,融创中国近期正在寻求更全面的境外债综合解决方案。

实际上,自出险之后,融创中国已采取多项举措“自救”,工作重心也转向化债和全力保交付、保基本运营。2024年,其完成17.01万套房屋交付,仅次于碧桂园和中海地产。近三年累计交付已超66.8万套,连续两年总交付量进入行业前三。

截至2024年6月底,融创中国总资产为9600亿元,总土地储备约1.45亿平方米,其中未售储备1亿平方米,占比69%,多数位于核心一、二线城市。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