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诉讼风波迭起 汽车零部件企业加速洗牌
2025-03-01 12:03      作者:杨让晨石英婧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杨让晨 石英婧 上海报道

汽车零部件行业或加速进入转型调整期。

日前,国际零部件巨头采埃孚的一份声明称,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安动力”)生产和销售的A8R50和A8R30两款自动变速器产品涉嫌侵犯其中国发明专利,采埃孚已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诉讼已进入法律程序。

采埃孚亚太区一位发言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此次针对东安动力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是公司在中国法律框架下,根据掌握的现有证据,对东安动力实施的潜在侵权行为所采取的正当维护权益的活动,旨在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免遭侵害,同时也是采埃孚集团运用知识产权助力企业发展的体现。

除了专利纠纷外,亦有汽车零部件巨头企业面临大裁员。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陆集团日前宣布,将在2026年前再度裁员3000人,此前该公司已经裁员7000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家企业目前均在进行业务调整,据相关媒体报道,采埃孚方面正考虑拆分其电驱动技术部门;大陆集团则已确定拆分其汽车子集团。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当前零部件行业内技术快速进步,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将促使企业不断调整业务布局。

专利纠纷

“公司长期以来追求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并举,并坚定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采埃孚亚太区的一位发言人告诉记者,此次发布起诉声明,目的在于郑重告知业内合作伙伴涉诉产品存在的专利侵权风险,在采购相关产品时应在知识产权方面给予更多关注。根据中国专利法的规定,生产、销售专利侵权产品均需承担法律责任。公司希望业内合作伙伴正视侵权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记者注意到,此次采埃孚与东安动力的诉讼涉及东安动力生产和销售的A8R50和A8R30两款自动变速器。据东安动力官网资料,上述两款自动变速器进行了系统优化升级改进集成化设计。后驱8AT产品对标国际领先品牌,结构成熟、可靠性高、成本领先,适合中高端商用车“该产品已与长安凯程、江淮皮卡、江铃皮卡开展合作,可匹配后驱SUV、皮卡、MPV、轻客等车型。”东安动力方面表示。

另据公开资料,采埃孚的8AT变速器2019年开始在上海工厂投产,并且同样为江铃、日产、长城等车企供货。

实际上,采埃孚与东安动力之间的知识产权诉讼只是当前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竞争的冰山一角。

据相关媒体报道,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陆集团日前宣布将在2026年前再度裁员3000人,此次裁员主要集中在研发部门,其中德国本土岗位占比将低于一半。对此,大陆集团方面表示,这些措施是公司在面对行业转型和市场挑战时,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公司还计划在2027年前将研发投入占比降至10%以内。

不过,大陆集团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裁员计划并非直接裁员3000人,而是将主要通过自然减员(如退休)和内部招聘等方式逐步实施。同时,中国作为大陆集团汽车子集团最重要的增长型市场之一,目前该裁员措施对中国市场没有影响。

大陆集团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此次调整还会将研发资源聚焦在客户高度关注的安全出行、智能互联、愉悦体验、自动驾驶等领域,通过研发资源重新配置,强化在创新出行领域的竞争力布局。

竞争激烈

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商战、裁员背后是当前行业内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全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同时,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 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本轮政策在2024年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扩大了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在外界看来这将提振汽车行业的销量。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零部件行业内受产能过剩和技术路线重叠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技术路线相近,并且人员流动频繁。”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告诉记者,在生产工艺相近、信息快速流通的时代,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频繁“挖人”增强自身实力。

“零部件企业还在扩充产能,在产能超过市场需求的背景下,厂家希望通过击败竞争对手的方式来获取市场空间,这既带来了价格战,还带来了知识产权纠纷。”张翔进一步表示,尽管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但是这会导致行业内卷加剧,加速洗牌。

市场的激烈竞争对部分企业的业绩造成了一定影响。以大陆集团为例,在2024年上半年,大陆集团的总销售额约为198亿欧元,同比下滑4.5%;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9亿欧元,同比减少16.2%;净利润为2.52亿欧元,同比下降57.4%。其中,汽车子集团实现营收97.7亿欧元,同比下滑3.72%;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亏损2.46亿欧元,同比大幅扩大。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国内的汽车市场电智化进程加快,零部件市场也在加速变革,国内零部件企业也开始崛起。东海证券相关研报分析认为,技术迭代和消费升级趋势持续催生新的需求,下游新能源整车企业的优势强化将推动本土供应链在全球供应链中取得更加重要的市场地位。

“今年以来,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在更加完善的产能布局下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全球车企新定点持续突破,客户群体更加多样化,有望凭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在多个细分赛道逐步打破传统上由跨国Tier 1主导的行业竞争格局。”东海证券相关研报分析认为。

加速转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拆分、并购以及多元化业务可能是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发展方向之一。

记者注意到,当前包括采埃孚、大陆集团等在内的多家国际汽车零部件巨头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都对业务有所调整。

2024年12月,大陆集团方面发布消息称,大陆集团执行董事会此前宣布就汽车子集团拆分事项进行详细评估后,已正式决定实施拆分计划。

对此,大陆集团中国区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前,汽车市场和客户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展望未来,各区域市场的剧烈波动,以及软件驱动的技术转型要求企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主决策能力。汽车子集团的拆分将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提高敏捷性和透明度。作为一个强大、独立的运营实体,汽车子集团将能够充分利用其潜力,持续创造价值。”

“汽车子集团在创新传感器解决方案、显示屏技术、制动系统以及舒适系统等领域占据显著的市场地位,并为快速增长的软件定义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市场提供丰富的软件支持、先进的架构平台及辅助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大陆集团方面表示。

采埃孚同样也在进行业务调整。据相关媒体报道,采埃孚正考虑拆分其电驱动技术部门。根据此前披露的方案,源于电驱动领域激烈竞争与成本压力,采埃孚将在2028年底前裁减德国地区1.1万1.4万名员工,并整合或关闭部分工厂。重组后,采埃孚将重点转向商用车技术、底盘解决方案及工业技术领域。

不过,在张翔看来,轻量化、电子化、人工智能零部件以及数字座舱、自动驾驶等才是零部件企业的热门转型方向张翔告诉记者,汽车芯片转型的零部件市场需求巨大,竞争相对较好,不会像传统零部件市场竞争激烈“业务多元化也是大型企业的转型选择之一,通常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开拓新业务。”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面对行业赛道拥挤的情况,业务多元化是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选择之一,但这需要企业谨慎评估自身实力和市场风险,避免盲目扩张导致经营困难“企业应在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合理拓展业务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