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再提“稳妥推进” 数字人民币如何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
2025-03-07 10:03      作者:李晖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2025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到,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持续加强数字人民币服务体系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为金融“五篇大文章”场景应用赋能。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此前《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指导思想处即指出,积极稳妥推行数字人民币。在具体措施处指出,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持续完善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丰富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

权威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数字人民币是数字金融大文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身特色推动数字技术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其他四篇大文章的应用。

过去十年,历经理论研究、封闭测试和开放试点,数字人民币体系已初步构建。

官方信息显示,数字人民币运营机构已扩充到10家,试点范围覆盖17个省(市)的26个地区。数字人民币在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教育医疗、公共服务、乡村振兴等便民支付领域,形成了涵盖线上线下、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目前各机构、试点地区的实践看,数字人民币在支持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已经展开了诸多探索。

在服务数字金融方面,一是通过提供对公领域结算产品,满足政府部门、核心企业和跨境电商等优化交易链路,提升管理效率和对账服务等的需求,助力其数字化转型。二是通过支持加载不影响货币功能的智能合约,实现资金定向拨付和监测,提高资金发放及管理效率,赋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持续完善数研所运行的央行端数字人民币系统,并推进运营机构端系统配套建设,以形成对各场景应用的底层支撑,满足跨机构互联互通、规范化标准化和风险联防联控的需要,实现全局数据视图和智能化监测分析。

在服务科技金融方面,作为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与金融机构现有金融产品相结合,应用于贷款、贴现、补贴、债券等领域,助力科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此外,利用数字人民币产品特性,针对性地解决科创企业在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非资金层面的痛点难点问题,如为科技企业提供B2B支付、代发薪、元管家等服务,助力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服务绿色金融方面,一是数字人民币应用于公共出行、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环保节能等绿色低碳场景;二是利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技术,围绕“衣食住行用”等日常消费场景,开发个人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纳入个人绿色低碳行为碳减排信息,形成可兑换的碳积分,推进“碳普惠”体系创新;三是助力绿色环保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四是针对性地解决绿色环保企业面临的非资金层面的痛点难点,如提供B2B支付、代发薪、元管家等服务。

在服务普惠金融方面,一是基于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普惠金融重点群体效率;二是基于数字人民币与银行账户松耦合的特点,未开立银行账户的人群也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使偏远地区居民、境外来华人士更便捷地获取金融服务;三是基于数字人民币可追溯的特点,将数字政务、智慧政务、代发工资等功能与数字普惠金融有机结合,促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金融服务更加便利,助力提升智慧监管水平。

在服务养老金融方面,一是在养老金、助老金发放环节使用数字人民币,保障资金精准发放、流转透明、安全管理;二是依托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数字人民币APP,打造适老化支付产品,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体验。

记者获悉,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监管、运营、自律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制度规则体系建设,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从零售扩展至批发,从支付扩展至包括存、贷、汇、投等在内的广义金融业务,更有效地发挥法定货币职能,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管理和服务能力。

(编辑:李晖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