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如何破局小微金融痛点
2025-03-18 04:03      作者:秦玉芳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秦玉芳 深圳报道

2025年全国两会再次明确“数字+普惠金融”深度融合的战略方向,要求金融机构以科技创新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融资效率。

在政策推动和AI大模型场景化应用火爆的市场刺激下,商业银行纷纷加速拥抱AI大模型技术,通过智能风控、精准授信和自动化运营,破解传统小微金融“成本高、风险大、覆盖难”的长期困局。

小微金融迎新动能

近年来,监管部门接连出台多项举措,推动普惠金融“量增、面扩、价降”。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覆盖约1/3经营主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81.4万亿元,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3万亿元,同比增长14.7%。

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要“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

在新阶段、新形势下,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面临新的挑战。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从总量来看,当前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不是突出问题,下一步应继续调整优化相关政策,创新方式和手段,使金融支持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具有效性、精准性。

年初以来,AI大模型的爆发和场景化应用加速,为商业银行精准“滴灌”普惠小微金融业务注入了新的动能。

近日,内蒙古银行在行内数据中心完成DeepSeek-R1蒸馏版模型的私有化部署,基于Ollama和Dify等平台实现智能问答、企业知识管理、个性化文档处理等能力。大连银行在官微发文指出,依托开源RAG框架在行内金融信创云平台成功部署DeepSeek-R1模型。北京银行将DeepSeek模型应用于信贷风控建模,构建更精准、更高效的风险预测模型。微众银行此前宣布,已将DeepSeek嵌入风控审核系统,提升信贷审批效率与反欺诈监测准确率,覆盖贷前至贷后全周期。

据公开资料初步统计,截至目前,除国有大行和股份银行外,已有近40家中小银行开展了DeepSeek大模型的技术验证或局部部署,并将DeepSeek用于投研投顾、产品销售、风控合规、客户服务与投教等核心业务场景。

银行业务人士普遍认为,AI大模型可以通过提升风控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优化客户体验来应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信用评估困难等挑战。

AI大模型赋能风控升级

AI大模型的赋能,为中小银行破解小微企业传统信用评估难题、精准“滴灌”授信开辟了新的探索路径。

微众银行企业数字营销部副总经理许伟指出,小微企业普遍缺乏房产、设备等抵押物,且本身财务报表不完善、纳税记录碎片化,传统信用评估模型难以覆盖“征信白户”。

许伟表示,为了破解这些痛点和难点,微众银行一方面设置了专门的风险部门,负责接入各种数据,不断丰富数据源;另一方面也在利用最新技术不断迭代风控模型增益风险管控,比如我们在本地化部署AI大模型的情况下,尝试用其增强我们对客户识别和判断的能力,更好分析小微企业经营现状、业务发展走势等,帮助我们更精准地为企业进行融资授信和其他金融服务。

微众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该行聚焦中小微企业客户的微业贷已辐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申贷的企业客户数超580万。其中,微业贷科创企业贷款产品已吸引57万户科创企业前来申请,占所在地区科创企业总数的21%。

在许伟看来,普惠小微业务的金融风控本质是通过数据“穿透”企业真实经营状态。微众银行的实践表明,数字化不是替代抵押物,而是以更立体的风险评估体系,让“数据信用”成为普惠金融的新基石。

引入AI大模型升级自身风控能力的同时,作为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也在积极打造AI原生范式,迈入AI原生银行发展阶段,依托科技底座,持续拓展数字化普惠小微金融的边界。

微众银行数字金融发展部负责人姚辉亚表示:“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金融业技术格局,成为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数字银行在由数字原生迈向AI原生的新征途中,产品设计、研发、运营等过程都将基于AI无处不在的理念进行,AI成为功能的自然组成部分。”

微众银行方面强调,随着AI大模型在全流程应用的持续深入,银行在长尾客群的金融服务方面将更加精准高效,AI原生生态的建设也正推动普惠金融业务从“广覆盖”向“深服务”演进。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