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调好脾胃百病消” 医患共建科学保胃战
2025-03-27 12:03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于海霞 孙吉正 北京报道
3月25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的“守护健康‘胃’来——2025健康中国·完美行动公益讲堂”在北京召开,第五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胃靠养,肠靠清》《调好肠胃百病消》系列书作者李博莅临现场并作主题分享。
“诊疗有三重境界,第一层是水来土掩,兵来将挡,缓解症状。胃疼就给你止疼,便秘就给你通便。第二层是看到过去,预测未来,医生通过评估患者的状态和把脉来诊疗。第三层是医患共建。通过医生和患者的配合,让患者回归到自然健康。”李博在会上如此说道。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他提到,中医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叫“生病起于过用”。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木、火、土、金、水对应的是肝、心、脾、肺、肾,而这些器官又分别对应怒、喜、思、悲、恐。过度的气候变化是外因,再通过“过用”的内因起作用,身体虚弱的人就容易发病,很多内外和谐,正气强的人就不会发病。
活动当天,李博还在现场分享了几种常见的胃病症状、原因以及治疗方法。他提到,一般胃病的表现首先是消化不良,主要症状有胃口差、肚子胀。
“胃肠的蠕动主要受两种神经的控制,一个叫交感神经,一个叫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会抑制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是胃肠的正能量,当副交感兴奋的时候会释放五羟色胺等递质,促进胃蛋白酶原的合成,进而产生物理运动和化学变化。但当人紧张焦虑的时候就会阻断副交感神经,影响五羟色胺的分泌,胃肠蠕动就不好。胃肠是人类的第二大脑,大脑是人的第二胃肠。因此,情绪的调控对胃肠来说特别重要。”李博表示。
根据他的介绍,大家日常吃的东西以及保健产品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有修复作用。在日常饮食当中,要做到规律饮食,适当运动。“有句话叫作‘皇帝早餐,富人午餐,乞丐晚餐’,并且要吃新鲜的食材,做到这些就不用老吃药。”李博进一步表示。
在饮食方面,他指出,没有一种食物是必然好或必然坏的,关键在于它的烹饪方式以及新鲜程度。建议多吃蒸、炒、炖、少盐、少油的食物,少吃烟熏、炸等过度刺激的食物。他举例道,现在有很多人湿气重,症状就是一种全身昏蒙的状态,判断的依据在于腹胀、食欲差、疲劳。原因就在于长期吃重口味调料,经常不规律饮食,频吃夜宵,运动少,多纠结,压力大。
“这种情况下要认真体检,从年轻就要开始养生,减少调料。通过在家吃饭、吃轻食、适度运动、注意食物摄入比例、专业训练、投入时间和进行实践六步保持健康。”李博表示。
李博指出,消化不良如果不注意就会继续发展为慢性胃炎,原因主要包括各种药物刺激、邻近器官感染、水土不服等。对于慢性胃炎来说,做胃肠镜特别重要,尤其是对于年龄40岁以上、烟龄5年以上且年龄在35岁以上、有过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且病程在三个月以上、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有必要做胃肠镜检查一下。
活动当天,李博还与现场观众进行深度互动,给大家演示了通过合谷穴缓解肚子疼的方法、针对上班族久坐、健脾疏肝、按揉穴位、八段锦中调理脾胃的几个动作。
“人的身体非常强大,它的自我修复能力比用药强。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最高境界都是启动人体的免疫,使免疫达到平衡,包括我们平时吃的各种保健品的关键也是启动人体免疫,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免疫过度,有些免疫力过度的疾病更难治,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李博如是说。
此外,李博还分享了自己对于中西医思维的认识。“中医的思维叫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西学的思维在于对抗,发现病毒、细菌,消灭他们。例如青霉素自发明以来,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但要注意不能过度使用。当然,现在有很多中西合作。现代医学有很多跟中医学习,中医也跟西医学习,包括肿瘤的治疗等。”
他指出,《孙子兵法》的最高要指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意思是不打斗,也能赢。对于医生来说最高境界是“不药而疗人之疾,上之上者也”。
(编辑:孙吉正 审核:孙吉正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