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锋:精准营养与健康管理是健康中国的发展引擎
2025-03-27 03:03
作者:于海霞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于海霞 孙吉正 北京报道
“古人讲:‘体壮为健,心怡为康。’健康的最基本的点是身心和与社会交往的心态,这都是健康的基本因素。基于此,我觉得当下中国最好的产业就是健康产业。”3月25日,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监管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协会理事长徐华锋在由《中国经营报》主办,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的“守护健康‘胃’来——2025健康中国·完美行动公益讲堂”上如此表示。
活动当天,徐华锋和现场的参会人员深度分享了我国关于精准营养和健康管理方面的发展情况、政策以及行业趋势,并指出健康中国行动科普的重要性。
他认为,健康中国行动最大的基石就是科普。“我们既要把国家政策高高举起,又得让它轻轻地落地,用每一个消费者、每一个听众都能够明白的语言,通俗易懂的风格,让大家知道政策方向在哪里,市场问题在哪里,未来趋势在哪里。”
当下最好的产业就是健康产业
在大会现场,徐华锋提到,我国健康产业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这首先体现在我国人口基数大,14亿人口是健康行业存在的根基。再加上中国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这类人群是营养保健行业最主要的消费人群。
“只要有人,就有市场,每个人对寿命的预期越来越高,这种预期和市场需求就是健康行业存在的基本土壤。”徐华锋表示。
此外,我国几千年来,深受中医药药食同源的文化影响。在这种基础下,营养保健食品应运而生。根据徐华锋的介绍,从现代意义上说,营养保健食品是从1996年开始的,从1996年到现在,保健食品的市场每年都是正向递增的,即使在三年疫情期间,我国营养保健食品销售额也没有低于10%的递增率。
因此,徐华锋认为,在市场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实际上还有很多增量元素。比如,健康意识的觉醒、健康素养的提高。不过,这方面需要所有的健康从业者以及公众媒体多做一些提高健康素养的公益活动,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国民健康素养。
在谈及当前健康行业的竞争格局时,徐华锋认为,目前行业竞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传统滋补品与功能性产品的竞争。当下,一些从现代植物提取出来的营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其次,是同业之间的竞争趋势。市场上的产品琳琅满目,消费者该怎样去认识一个好的产品?徐华锋认为,应该从试用、企业的服务以及文化积淀方面来认知品牌。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做好服务,才能赢得越来越多稳定的消费者,这是同业之间竞争的一个现状。
最后,是国际与国产品牌之间的竞争。“几十年前,大多数人认为进口产品是最好的,但今天我们自己的产品占据了主流,这是自主创新对产业的影响,相信营养健康产品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品牌和产品应该是占市场主流的。”徐华锋指出。
当然,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对此,徐华锋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功效与安全的并重;二是便捷性与个性化需求;三是消费者需求转变趋势。
健康中国产业迎发展蓝海
活动现场,徐华锋对健康中国方面的一些政策作了分享。他认为,通过分析“健康中国”的政策要点,企业才能抓住健康中国战略的脉络,才能够把健康中国行动和自己企业的经营结合起来。
2016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健康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主要是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优化营养健康服务,完善营养健康的制度,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2019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法律,是一个基础性、综合性的法律。
“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引发了近几年特别受关注的几大行动。例如,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从干预健康的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个方面入手,制定了15项专项行动,也确定了124项行动目标;2007年,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全国爱卫会办公室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发起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当时提的口号是‘每天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希望每个人能够运动起来;2017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又提到了‘三减三健’,减油、减盐、减糖,健康口腔、健康骨骼、健康体重。”徐华锋如是说。
他进一步指出,在今年全国两会后,“体重管理”行动受到全民关注,但事实上“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在去年6月就颁布了,国家方面希望用三年时间实现大家体重管理知识型环境的建立,逐渐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的良好局面,让部分人群体重异常能够得以改善。
为什么要重视体重?徐华锋表示:“事实上,我国因为体重问题导致的慢病所引起的医疗负担和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只有每个人把体重管理好,慢性病才可能管理好,国家的医疗卫生制度才能走得更稳,才能实现每个居民都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所以,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才是预防慢性病最根本的点。如果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很好的营养干预和健康管理手段,慢性病的防控任务就很难完成。”
此外,他还提到,当前我国健康管理与转型升级的手段是在不断变化的。这首先体现在营养干预方面,随着观念的进步,大家越来越明白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其次,产品销售不再是孤立的营销,要思考如何把好的产品用广告或其他的手段销售出去,怎样把营销和健康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会改写行业的规则,未来的重心是科技创新并把这些成果不断下沉,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享受到。
发展趋势及方向
在谈及未来健康行业的趋势和发展方向时,徐华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要提升教育和健康水平。“我觉得一切经济活动其实都是围绕人的需求展开的,投资于人,对健康行业来说是最贴切的,因为人都是需要健康的。”徐华锋表示。
其次,要促进银发经济,扩大有效劳动规模。徐华锋指出,银发经济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因为它的第一需求就是健康。进一步来看,打造一个银发经济的服务体系,要体现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区、有爱家庭、有责个人”这五个方面。
最后,是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具体来看,徐华锋认为,新质生产力就是要把科学研究中的新发现、新成果应用到传统的企业中去。大型企业不单单需要科研成果,可能也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技术创新,把科技参与到全产业链中来。
会上,徐华锋还提到了AI发展对于健康行业的影响。他认为,一方面,我们不能错过AI的技术风口。但是利用AI的时候又要保持一个底线,比如不能夸大宣传产品功效和进行不负责任的承诺。AI不是替代人力的一个威胁,它是提质增效的一个工具。另一方面,要思考如何让AI跨界融合创新,如何用它把客户群管理好,给客户提供更好、更精准的服务。
此外,要做到线上和线下的结合。“所有的行业都改变不了人和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所以,未来不管市场技术怎样变化和进步,我觉得面对面的互动是越来越需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人和人之间根本的信任。”徐华锋指出。
徐华锋表示:“我认为科普是最核心的。科普可以让我们的健康意识觉醒起来,可以提升行业的信誉,减少盲目消费,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支撑。企业要把科技投入做好,把产品的科技含量能够更多地体现,同时所有的健康产业从业者要牢牢地把握住科普这件事,把科学知识用普及的语言传递下去。”
(编辑:孙吉正 审核:孙吉正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