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止跌回稳”到“提质增效” 百强房企继续向核心城市高度集聚
2025-03-29 09:03      作者:王登海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王登海 北京报道

在政策推动下,房地产市场正从“止跌回稳”向“提质增效”转型。

日前,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5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百强房企借政策窗口期加速去化,全年销售总额39483.8亿元、面积19546.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6.0%、24.4%,尽管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央国企凭借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

报告还认为,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压力仍在持续,存在营业收入下滑、利润下降、偿债能力趋弱等挑战,迫使企业在规模收缩中寻求转型突破。

此外,《中国经营报》记者也注意到,在政策驱动下,百强房企也加大高端产品比例,继续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重点城市销售贡献占比提升,土地投资进一步向一、二线城市集中,三、四线占比大幅收缩。

向核心城市聚集

去年以来,房地产市场在政策的推动下呈现持续改善的态势,市场窗口期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加速去化和提升产品力的机遇。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24年,百强企业把握政策窗口期,提高项目产品力,加大营销力度,加速资金回笼。2024年百强企业销售总额、销售面积分别为39483.8亿元、19546.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26.0%、24.4%。

在整体销售承压的背景下,市场格局悄然变化。百强企业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45.8%降至40.8%,TOP10企业市场份额同步下降1.9个百分点至20.4%。然而,央国企凭借融资成本低、资源整合能力强等优势,逆势扩大市场占有率。

在市场布局方面,2024年,百强企业继续向一、二线核心城市高度集聚,重点城市销售贡献占比有所提升。从百强代表企业重点项目销售情况来看,一线城市市场销售表现较好,销售额占比上升3.6个百分点至31.2%;销售额排名前5、前10及前20的城市,其销售贡献率相比上年分别增长1.4、2.4、1.6个百分点至40.0%、59.4%、79.1%。

在产品结构方面,2024年在政策支持下,核心城市高端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释放、韧性较强,对新房市场起到重要支撑。百强企业顺势而为,加大高端改善类产品推出比例。从百强代表企业重点项目各面积段产品的销售额占比来看:140—200平方米改善类产品表现出较强的韧性,销售额贡献率较上年出现提升,增加了1.5个百分点;200平方米以上高端类产品需求大幅增长,销售额贡献率较去年出现大幅提升,增加了5.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居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百强企业加大了对“好房子”建设的投入,在当前供过于求的市场下,产品力高的项目不仅可以吸引更多潜在买家,还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更容易实现资金快速回笼。

偿债压力持续显著

尽管市场现修复迹象,行业仍面临深度调整压力。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净利润下降显著。竣工和结转高峰期已过,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均值为338.2亿元,同比下降9.4%。

同时,受结转成本、资产贬值等因素影响,净利润均值同比下降76.8%至4.2亿元,降幅较上年显著扩大。2024年,百强企业净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均值分别为1.1%、0.3%,盈利能力连续多年下降,接近零利润。

在行业盈利承压的同时,百强房企的经营安全也面临挑战,偿债能力趋弱,现金流压力增大,需借力各项支持性政策保障流动性。

数据显示,2024年,百强企业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为65.3%,净负债率均值为96.3%,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均值与上年基本持平,净负债率均值较上年增加6.5个百分点。2024年,百强企业流动性趋弱,销售下滑对房企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2024年百强企业现金短债比均值为1.58,较上年下降0.08。

虽然行业偿债压力有所缓解,但房企销售融资两端均处于下行通道,现金流压力较大,仍将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

在土地市场方面,2024年政府推地信心仍显不足,全国土地市场表现较为平淡,土地成交规模继续回落。2024年,百强代表企业拿地金额4617.0亿元,同比下降41.6%,拿地销售比相较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至19.7%。

不过,中指研究院也指出,百强企业仍保持精准投资、聚焦重点城市的战略,一线城市拿地占比提升明显。从城市等级分布来看,百强代表企业的新增土储权益面积中二线城市占比达到66.5%,较上年提升2.3个百分点;一线城市占比26.0%,较去年提升4.2个百分点;三、四线城市占比则大幅减少6.5个百分点至7.5%。百强企业高度聚焦重点核心城市,城市间分化加剧。2024年,百强代表企业拿地前10城市规划建筑面积占比已达70.9%,可见企业在布局城市的广度上有所收缩、深度上有所加剧。

(编辑:王金龙 审核:童海华 校对:燕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