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4月2日,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发布了2024年行业相关情况。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共有财务公司法人机构237家,服务的集团资产规模近130万亿元,集团成员单位超过12万家,涉及到20多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类行业。财务公司行业表内资产总额9.18万亿元,负债总额7.88万亿元,所有者权益1.32万亿元,全年实现营业净收入1296.13亿元,净利润806.14亿元。
信贷投放3.93万亿元 不良双降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财务公司行业各项贷款余额3.93万亿元,同比减少0.84%。全年累积投放贷款237.74万笔,规模达到了5.42万亿元。财务公司行业净息差和净利差分别为1.25%和1.10%,同比收窄11bp和9bp,处于历史最低位。期限结构方面,财务公司中长期贷款占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短期贷款余额1.85万亿元,同比减少了5.67%;中长期贷款1.96万亿元,同比增加了7.27%。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24年年末,财务公司行业不良贷款率为0.44%,同比降低0.32个百分点,全行业212家财务公司无不良贷款,占比超过90%。财务公司行业拨备覆盖率为673.63%,较年初上升了426个百分点,远超监管最低要求。财务公司行业不良资产规模189亿元,较年初下降612亿元。
中国财协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李清军介绍,财务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筑牢风险防线,以结构性改革重塑资产质量,不良资产率从高位震荡到历史性低位,凸显了财务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责任担当,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风险缓冲和安全保障。
李清军表示,在服务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财务公司在2024年也加大了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年末,财务公司行业的制造业贷款余额8568.0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的贷款占比达到了36.57%,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占比33.94%,专精特新相关企业贷款余额占比6.71%。“财务公司在探索落地科技金融全链条服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从初创到成熟期的接力式支持和全周期服务”。
深耕产业链 差异化服务互补
作为中国核科技工业主体,中核集团肩负着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使命。“中核财务公司积极落实集团公司‘产融协同’战略,聚焦主责主业,将内部资金稀缺资源重点向集团公司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等‘关键少数’倾斜,从集团公司整体价值链角度出发,推广产业链金融产品,助力集团公司稳链固链强链,不断提升对集团公司的综合贡献度。”中核财务副总经理田雨晴表示。
田雨晴还表示,中核财务在2024年不断优化内部工作机制,制定重大项目跟踪名单,专门研究对集团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方案,为集团公司重大项目解决阶段性、关键性资金困难。同时,针对中核集团核工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均在集团内部,产业链具有链式特点、上下游关系单一且稳定、传导效应强的发展特征,推广产业链票据业务,以资金协同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
统计数据显示,中核财务2024年累计办理结算业务交易金额超2万亿元,年度日均信贷规模超600亿元,公司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2020年下降超120BP,下降幅度超过市场可比利率,让利集团内成员单位成效明显。
作为湖北省省属国有企业集团的司库管理平台和产业金融主力军,湖北交投财务公司紧跟“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立足交通强国建设战略定位,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湖北交投财务公司副总经理吴霞表示,财务公司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商业银行是差异化互补关系。财务公司对产业、企业的了解程度更深,信息优势是要比商业银行更大。但是,财务公司的资金来源于集团内部,很多的项目资金需求仍需要外部金融机构支持。
“湖北交投财务公司更多支持的对象会选择规模小、成长性高的三级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的成长快,但是外部融资相对较难。而一些项目规模大,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财务公司则更愿意向外部金融机构推荐。”吴霞表示。
吴霞还表示:“为满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多样化需求,我们积极搭建平台,主动开放资源,对接银行、保理、证券等各类机构,构建优势互补、差异服务的金融生态圈,实现国有银行全面覆盖、股份制银行广泛参与、地方城商行深度融入。现已协同18家金融机构对链上核心企业签约授信规模超200亿元。”
据了解,针对项目链条长、企业多、回款慢的行业痛点,湖北交投财务公司制定了应收账款电子凭证+反向保理融资服务方案,通过“楚道云链”平台将电子凭证可拆分、可流转、可融资的便捷支付属性,运用于供应链支付结算场景中,推动大基建行业核心企业积极确权,落实对各级中小微企业的及时支付,有效支持13个全省重大高速公路项目建设。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