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回应美方“对等关税” 中企对外投资谋求新出路
2025-04-03 10:04      作者:吴婧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吴婧 北京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的“对等关税”措施,给本就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与贸易格局带来剧烈震荡。美国东部时间4月2日,美方发布行政令,宣布对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对中国大陆加征34%关税。

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也在第一时间作出回应。4月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方宣布“对等关税”发表谈话:“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维护自身权益。”同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时回应称:“美方打着‘对等’的幌子,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损害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新型风险聚集性涌现,并与传统风险交织叠加,对外投资的风险任务异常艰巨。”江泰国际合作联盟和江泰全球救援联盟主席沈开涛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当前中国企业全球化已经进入“深水区”,在新能源、新制造、高科技等对外投资领域的话语权逐渐增加,这受到了西方国家全面、系统的打压和遏制。

直面全球化“深水区”挑战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认为,提高关税解决不了美国自身问题,既损害美国自身利益,也危及全球经济发展和产供链稳定。贸易战没有赢家,保护主义没有出路。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单边关税措施,与贸易伙伴通过平等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此次“对等关税”具体到细分区域,仍以逆差国为基准作为核心加征对象。对所有“重点逆差国”以外的国家,关税基准整体调整为10%。对于“重点逆差国”,越南调整为46%,欧盟为20%,日本为24%,印度为26%,泰国为36%,中国大陆加征34%。

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政策完全是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严重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自由贸易原则。郭嘉昆指出,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损害了各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也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一位外资保险公司负责企业客户商险和海外业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我们明显感受到国外的政治局势、法律法规要求、市场准入环境等越来越复杂。“因为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走到了世界领先的位置,对于企业来说挑战风险越来越大,我们承保的业务需要不断创新,有些甚至要从无到有去开发新的条款。”

在沈开涛看来,美国对中国以人工智能和半导体为核心的科技封锁,使得中美已经从单一技术领域的博弈,演变为涵盖跨境数据主权、技术标准、技术生态、技术使用权和技术供应链的全面产业创新对抗。“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难以估量。”沈开涛预测。

随着美国实施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其不仅影响全球贸易秩序,还可能导致企业投资成本增加、供应链断裂等问题,对企业而言,当前必须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环天国际救援中心总裁和静彬表示,面对不同的国家,政治因素极为不可控。即使一些国家法律法规是健全的,但实施到中国走出去的这些企业身上可能又会变质。“所以我们提倡企业尽可能地为出海的企业员工提供一个更全面的保障。”

危局之中寻找新机遇

“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是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而是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更好地发展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这有助于国内对外开放和加强国际经验和技术合作。”国家外经贸部原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在第十一届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上表示,“深刻理解目前各个地方在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风险很有意义。”

国际贸易形势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5年—2014年这20年中,全球贸易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倍多,但是在过去10年,全球贸易增速比全球GDP增速还要低。最近几年,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最近美国新的政府上台以后推行了变本加厉的强权政治,威胁胁迫其他国家,形成很紧张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在上述会议上,龙永图坦言,“从贸易来讲,我们过去更多依靠美国,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20%是和美国进行的,这几年已经降到14%,现在我们60%以上的国际贸易都是和其他新兴国家进行,目前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著名国际问题专家滕建群认为,2025年可能成为世界历史和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转折点。当前国际局势处于变乱交织的时代,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与机遇。

沈开涛建议,出海的中国企业要继续精耕成熟市场,不断打磨应对风险的韧性,同时还要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努力突破技术封锁和市场壁垒,让战略定力转化为抗压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助理编辑:朱会珊 审核:杜丽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