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义乌|关税大棒挥下 义乌商家发声:挺过去
2025-04-11 11:04      作者:郝亚娟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4月1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称,自2025年4月12日起,调整《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的公告》(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规定的加征关税税率,由84%提高至125%。

就在之前,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进一步提高至125%。

面对美国新一轮加征关税的贸易大棒,全球供应链的神经再度紧绷。以"薄利多销"为特色的中国小商品出口会不会首当其冲?《中国经营报》记者专程探访了"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义乌。

义乌是我国外贸的重要枢纽和窗口,也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贸易市场。义乌海关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6689.3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出口5889.6亿元,同比增长17.7%;进口799.7亿元,同比增长22.2%,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占全省份额分别为12.7%、15.1%和5.9%,占比分别提升1.1、1.1和1.0个百分点。

面对美国加征关税的挑战,义乌一家玻璃制品销售企业负责人黄莉娜表示:“我们遇到问题就去解决,不需要特别恐慌。事实上,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都欢迎中国企业前去建厂,这也为我们开拓了更多新的发展机会。”

一家从事跨境电商、主营工艺品销售的企业负责人吕总表示:“关税上涨并不意味着市场就会崩塌。就像遇到大浪,只要找到避风港、保持身体不湿,最终还是能挺过去的。潮水终会退去,我们只要活着,只要不退出市场,就还有希望赢下来。”

新峰企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龚群明告诉记者,公司主要从事休闲旅游帽子的出口业务,市场以欧美为主。面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公司在生产渠道建设、团队打造、新兴市场开发以及平台搭建等方面提前做了充分准备。他强调:“我们如果要继续做下去,就不能错过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市场。”

对于未来发展,龚群明表达了坚定的信心,并希望政府能进一步给予指导和支持,例如协助企业在海外落地建厂、组织企业考察团前往海外、推广产品让更多非洲国家了解中国制造等。

“有些企业受到较大影响,而有些企业则相对影响不明显,关键在于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一是市场转换与多元化布局,比如义乌,不少企业在东南亚已建立起良好的客户基础,可以将更多资源向该区域倾斜,开拓替代市场;二是转向品牌化与内需市场,一些企业正在探索品牌建设,逐步将重心从海外市场转向国内市场——中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三是聚焦自身提升,修炼内功。无论关税如何变化、市场容量多大,企业的核心在于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管理水平与产品质量。这是切实可行同时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上海复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姚庭说。

面对国际环境的变化,中国政府和企业也积极采取行动。中国快递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等协会、商会纷纷就美国政府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一事发表声明。

4月11日,京东宣布将推出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未来一年内,京东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元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