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关税冲击 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和策略
2025-04-28 04:04      作者:郝亚娟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在关税博弈下,一些企业面临资金短缺、贸易摩擦、转化困难等问题。对此,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并推出相关举措。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风险敞口差异巨大,需要银行信贷策略从传统风险评价模型向动态化调整。

一位咨询人士指出,某银行通过“关税冲击压力测试模型”,整合海关数据、产业链图谱和汇率波动模型,调整授信额度,同时加强管理。

银行“对症下药”

“从企业端来看,关税壁垒提高,最显而易见的影响是企业贸易成本激增与订单履约受阻。美国加征关税直接导致中国出口商品的到岸成本上升。有的企业采取FOB贸易模式,虽转移了物流责任,但客户压力加剧,需与代理商协商分担成本。”上海经邑产业数智研究院副院长沈佳庆告诉记者。

对此,银行要及时调整信贷策略。某城商行风控部门人士告诉记者:“银行会结合宏观环境,对企业的信贷额度进行调整。额度管理是动态管理的过程,不只调整额度,审批定价也会调整。如果客户资质变差,就调低贷款额度,调高定价。”

内蒙古大学校外硕导杨海平指出,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配置及风险控制策略有以下可以考虑的要点:第一,对存量信贷资产进行分析,针对风险暴露情况和产业被冲击的新情况,稳妥调整风险限额,阶段性调整授信指引和营销指引。第二,对于已经介入的企业或者项目,切忌盲目抽贷压贷,在积极帮助企业扩大销售渠道的同时,紧跟政府应对措施,积极开展纾困,例如针对被关税战冲击较大的企业,通过协商,变更还款安排。再比如,基于新的退税政策,优化增信措施等。第三,对于新增贷款,应该进行主体和债项的重新评估,将关税战影响纳入风险评估考量因素,积极引入保险保障和风险分担机制或升级增信手段。第四,围绕国家推出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确定信贷投放重点方向,并积极关注科技创新和替代向美国出口的新方向。

考虑到企业面临的问题,苏州银行推出专项信贷,借助政府风险分担机制,与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联合推出金融产品,为外贸企业提供高效、低息的融资。妥善做好融资接续安排,不主动抽贷、压贷、断贷,持续为外贸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浦发银行通过其数字人小浦介绍专为外贸企业定制的跨境出海服务方案,从出海贸易、出海直投、出海上市到出海并购多个维度提供金融支持,为企业提供全流程、一站式金融支持,助力民营企业沿着“产品出海-供应链出海-全球化布局”的路径稳步迈进。

以江波龙为例,作为国内领先的存储终端产品供应商,业务侧重产品研发与销售,分公司遍布全球,终端客户覆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浦发银行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后,紧密契合离岸贸易新业态,灵活运用自由贸易账户离岸经贸相关政策,迅速为其量身定制跨境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并在网银提交后的两小时便完成划付全流程。浦发银行基于离岸加工提供对标国际标准的金融服务,为上海公司打造集团全球贸易平台奠定基础,助力企业提升全球供应链管理水平,对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上海财经大学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专题报告》指出,对受关税冲击较大的重点行业(家具、玩具等)重点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稳定生产。通过低息贷款、出口信贷等金融手段,缓解关税对出口企业的利润冲击,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

倒逼产业转型

在沈佳庆看来,通过产融结合的方式,分类施策,帮助企业构建起系统的风险应对机制。

“如对于原材料供应链紧张,容易遭受上游原材料挤压的领域,可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向核心企业的上游供应商提供一定金额的专项授信额度,起到向上游盘活应收账款、锁定上游货源等作用;还可为企业提供保理融资,包括应收账款的融资、销售的分账户管理等一系列金融服务。”沈佳庆说。

沈佳庆还指出,对于技术壁垒较高、产业前景看好的领域,可在深入调研企业和产品的基础上,提供“专精特新贷”“专利贷”等服务,打破传统模式,以信用贷为主,以企业知识产权价值、研发投入、专利等为贷款依据,为新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企业发债、无还本续贷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从而扩大国际市场。

在浦东新区工商联联合浦发银行举办的金融支持浦东科技民企高质量发展“政会银企”活动上,浦发银行携手太平洋保险、国泰海通,重磅发布“浦银通保”民营科技企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三方跨行业搭建战略级“虚拟集团”生态,为企业全成长周期提供从研发起步到上市进阶的一站式金融服务。虚拟集团深度融合三方资源优势,银行与投行联动打造股债结合模式,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助力其迈向资本市场;银行与保险协同创新科技金融信贷产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有分析认为,美国关税推高商品价格后,更多中国企业可能放弃以低价换取海外市场的做法,一些高端装备产业面临机遇。

毕马威中国副主席杨洁指出,当前,全球制造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端装备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毕马威中国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连续合作两届“未来独角兽”榜单,已形成成熟的产业培育模式。今年选择高端装备领域,既是响应国家“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也是看好长三角在该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