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家振 苏州报道
今年是“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绿色正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4月27日,以“新绿色 新未来”为主题的绿色驱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苏州工业园区新建元零碳馆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
会议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在苏州工业园区走访调研友达光电(苏州)和御能永续科技等公司ESG实践案例后表示,苏州工业园区作为践行ESG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全国新高地,多年来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为全国践行“双碳”战略,走好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了苏州工业园区样本,交出了苏州工业园区答卷。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壮大绿色环保经济规模,是我国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培育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战略抓手。”季为民表示,只有营造有利于激励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发挥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互促效应,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才能为构建绿色导向的特色优势产业服务新生态提供强有力支撑。
“绿色”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底色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绿色革命,核心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季为民表示,在历史长河和古人的智慧中,朴素的自然观是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的思想渊源,体现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朴素的生态自然观。
在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这些生动形象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也为构建绿色导向的产业服务新生态体系提供了方向指引。”季为民表示。
“两山”理论的内涵还在进一步发展。北京冬奥会和哈尔滨亚冬会以来,“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论和实践不断丰富,“冰雪+”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本质上都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也给出了解题之策。比如,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新增长点;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
季为民表示,在“两山”理论和生态文明建设指引下,“绿色”将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底色。激活全面绿色转型的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构建绿色导向的产业服务新生态体系。
以ESG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例如,2024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指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在季为民看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各地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为企业掘金绿色消费市场提供了战略机遇期。在这一过程中,ESG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全球发展实践经验来看,ESG这一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已历经20余年的发展过程。”季为民表示,在国内,ESG理念也经历了引入、消化、完善的过程,正加快推动ESG工具标准化、产品多元化、信息披露强制化和国际合作融通化。
从ESG的基本定义来看,ESG强调企业“义利兼顾”,做一个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三好学生”。不仅要关注财务数据和绩效表现,也要从全方位衡量企业价值,使得企业在履新社会责任的过程中表现更加可量化、可比较,同时可持续完善各方面的表现。
“不管是上市公司还是普通公司,不管是央企国企还是民营企业,迫于规则和政策要求发布ESG报告只是一方面,还需要真正将ESG理念融入到日常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中,这就需要更加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企业行为进行综合衡量和量化,并辅助政策支持,将企业拥抱ESG,践行生态环保、绿色发展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利好。”季为民表示。
季为民分析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营是现实的,也是需要赢利的,企业和决策管理者考虑社会责任、绿色理念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有效益能发展,还有符合政策引导方向。比如金融贷款优惠、财税补助等政策,不仅要引导企业不再单一追求短期财务回报,更要注重实现综合价值最大化。
季为民表示,这也是构建ESG评价标准体系的关键所在。在这方面,苏州工业园区走在了全国前列,正发挥着先行、引领、示范的作用,并为其他地区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经验。
“中国的ESG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进一步解决评价标准不全、评价体系缺位等困扰和影响中国ESG市场发展的现实问题。”季为民表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力推进ESG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才能更好地达成“政策能落实、资金能到位、企业重实效”的目标。
以政策保障构建绿色产业链新生态
在我国大力实施“双碳”战略,绿色发展理念加速普及落地的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如何争取先发优势,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建设成为全国绿色发展的标杆地区和产业集聚的先行示范区?
季为民表示,第一,要健全绿色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发展绿色产业生态,要在政策法规驱动和市场机制牵引下,形成以价值为核心的、具有内生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产业政策闭环。
“推动绿色理念迈向市场化发展,离不开‘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由内而外’的政策引导。”在季为民看来,这就和国内大力发展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潮流一样,有了政策真金白银的支持,企业对绿色理念的响应速度和支持态度也将大不相同。
比如,苏州工业园区在推进ESG发展方面,落地了《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及12项配套政策。季为民表示,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套餐”,苏州工业园区无疑将为绿色产业链培育、集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引擎。
第二,要科学谋划绿色产业发展目标。
季为民建议,借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验,选择一批方向清晰、重点明确、带动性强的绿色低碳产业进行滚动式培育。编制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以及阶段性发展目标。探索适合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业态模式和产业生态,为绿色低碳产业中长期发展提供指引。
“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深刻影响着产业格局和资源配置方式。”季为民表示,苏州工业园区提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需要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第三,要打造产业链合作共赢发展模式。
“面对绿色产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构建合作共赢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也可以说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季为民分析认为,在推动绿色理念落地实践过程中,既需要领头羊、领头雁,也需要万马奔腾、群雁齐飞,需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发挥“链主”的示范带动作用。
据了解,作为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绿色园区、碳达峰试点园区,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打造一批典型案例,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成立了园区ESG联盟。截至2024年年底,苏州工业园区已集聚ESG相关产业企业超400家,营业收入超600亿元,涌现出博世、博格华纳、大金、艾默生、金龙联合汽车等一批龙头企业,ESG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在季为民看来,构建合作共赢模式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技术挑战。同时,合作共赢模式有助于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还有助于提升产业链条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政策支持、产业培育、生态营造、载体供给方面积极作为,苏州工业园区一定可以全力抢抓绿色发展机遇,努力建成国内乃至世界一流的绿色产业生态创新集聚区。”季为民总结道。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