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抢攻大模型落地   AI规划旅行还差“一口气”
2025-04-29 10:04      作者:李立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李立  上海报道

赶在“五一”假期之前,OTA平台展开了新一轮AI竞赛。

继同程旅行宣布首家接入DeepSeek大模型,飞猪日前上线多智能体(Agent)驱动的旅行规划产品“问一问”,为用户提供集机票/酒店预订、目的地推荐等多种需求为一体的行程规划;加上途牛旅游网官宣自主研发的“AI助手小牛”,以及携程2023年上线的“携程问道”,各家都在加速AI大模型在旅游行业的落地工作。

这种推进后续还会体现在相关产品的不断迭代和升级,飞猪、同程旅行方面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近期还在酝酿新一波升级。为什么抢在“五一”之前密集“上新”?“可以趁‘五一’之前抢占一批用户心智,提高使用率。”旅游行业业内人士认为。

“五一”假期交给各家AI“小助手”规划行程,效果究竟如何?记者进行了实测。

仍在“体验阶段”

作为传统的假期热门目的地,记者以“云南昆明,‘五一’两人深度游,预算为5000元”为主题,向同程“程心AI”、飞猪”问一问”、“携程问道”分别提问,得到了非常不同的规划和推荐。

“程心AI”用时1分多钟制定了一个昆明5天深度自然文化之旅,覆盖了昆明主要景点、包含交通安排、住宿推荐、景点安排以及亮点介绍与餐饮推荐。交通安排可直接跳转航班、高铁预订以及酒店预订页面。方案预算最终合计7500元,AI提醒“略超预算可优化住宿选择”。

飞猪“问一问”启动了行程助手、路线定制师、智慧交通顾问、酒店顾问等多个智能体,耗时更多,规划了以昆明为中转站,深入大理古城、洱海骑行、丽江古城的深度游方案,行程方案包含航班、高铁预订,如果对推荐单项不满意,可以即时修改要求并重新推荐。

同样的问题,抛给“携程问道”,给出一个三日游的旅行规划,涉及主要景点与介绍,并未涉及具体预订信息与住宿、餐饮推荐。

在旅行达人国画看来,AI规划的三份旅行差异较大,各有利弊。“程心AI”的推荐最“切题”,覆盖了昆明主要传统景点,但规划行程不够合理,住宿推荐选择较少,位置较偏不够便利;飞猪推荐的方案是“特种兵式旅行”,昆明深度游变成了中转站,优点是把旅行拓展到了大理、丽江,但行程较赶,更适合体力、精力充沛的年轻人,也需要增加预算;相比各家不断升级的AI小助手,“携程问道”的旅行规划相对简单,五天压缩为三天,不涉及交易环节,但是推荐的景点更本地化,包括了当地人喜欢的滇池湿地公园。

同样是“五一”旅行,记者也对AI规划“出境游”进行了测评。围绕“预算1万元,两人京都深度游”的要求,“携程问道”规划的京都5日行程,涉及主要景点,更像一个简略的行程规划,缺乏具体预订信息;和国内游一样,飞猪“问一问”再次展现了积极的“进取心”,在时间上精打细算,将京都游拓展到了奈良、大阪;相比前两者,“程心AI”提供了图文并茂的行程规划,景点介绍与旅行贴士,以及相关境外酒店推荐。

“从各家AI产品的测试看,更多还停留在体验阶段,没有哪一家明显跑赢。如果需要做旅行规划,至少需要综合两家平台的推荐。”国画认为。

“类似AI产品目前起到的仍是辅助性作用,从行业整体看,还没有明显效率提升。”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对记者表示,就产品形态看,类似AI小助手虽然可以直接跳转交易,并没有替代用户原有的搜索习惯,没有提供交易增量。

“可用”是关键

为什么相同需求,不同平台的AI小助理给出答案差异较大。

“OTA平台的AI化核心在于‘数据驱动体验’,需克服旅游行业特有的低频、高不确定性、强合规要求等问题。”在资深旅游业内人士看来,最终是否能跑出决赛选手,也在于各家的数据质量与准确性,能不能真的让用户用起来。

“旅行是非常复杂的场景,飞猪用了大量时间探索用户需求,最重要的是怎么增加用户的可信度。”“问一问”产品负责人刘洪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OTA平台AI应用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数据质量与孤岛问题。用户行为数据分散、数据噪声大(虚假评论)、历史数据无法反映突发事件等都有可能影响数据质量,从而直接影响最终的输出方案。”在上述旅游业内人士看来,不同平台抓取的数据以及平台沉淀的数据并不互通,容易形成孤岛。

根据同程方面介绍,“程心AI”依托其覆盖数亿用户的出行行为数据、全品类文旅资源库,以及“程心”与20余个智慧城市的合作经验积累。

飞猪技术负责人倪生华认为,数据与信息的准确也直接决定了方案的准确度。不过他认为“数据并非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准确与质量”。

据飞猪方面介绍,与通用大模型依赖网络公开数据不同,“问一问”整合了三类核心数据:一是实时供应链数据,包括通过GDS(全球分销系统)获取的秒级更新的机票舱位、通过EBK系统同步的酒店房态;二是经过清洗的UGC数据,从300万条攻略中筛选出2万条真实行程模板;三是专业旅行定制师的工作流数据,将几十年行业经验结构化。这种“专有数据”组合使行程方案的准确率远超通用模型。

“内容多反而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哪些数据骨干、容错率高;根据用户喜好,拿到基础信息之后进行发挥,才是AI最擅长的地方。”在倪生华看来。

“虽然旅游行业被认为是大模型最佳的落地场景之一,但容错率非常低,用户也非常容易验证,一旦被错误信息误导,就很容易被抛弃。”在一位OTA平台的员工看来,各家平台都在加码AI投入,比的最终是谁的产品信息更准确,用户更愿意用。

有待“商业化”

在用户端,“AI+旅行”的关键在产品是否有用,在平台和B端,能否有效商业化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

从目前各家产品形态看,目前主要通过AI规划行程方案,嵌入了平台相关的产品链接。同程旅行副总裁余沛表示,“程心AI”可以帮助用户更顺畅地完成从行程计划到产品预订的全流程,实现从“AI推荐”到“AI决策执行+预订执行”的闭环。

不过据飞猪方面透露,目前对产品的要求主要仍聚焦在“提升用户对回答结果的满意度”上。“各家平台目前对AI模型的训练仍处于初级阶段,更强调用户体验,只有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谈到下一步商业化。”上述OTA平台员工表示。

不过倪生华认为,AI可以扮演桥梁的作用,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与从业者的个性化服务能力匹配起来,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给商家带来更多生意。

“商家或是旅游从业者最麻烦的事情是,原来是通过货架去组织产品,但消费者需求又是非常个性化的,类似‘问一问’的产品能更好让从业者和消费者做匹配。”在倪生华看来,“产品不一定局限在TO C,必须通过TO B的驱动,最终形成一条链路,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不过在周鸣岐看来,目前AI落地旅游行业仍然缺乏有效的商业化模式,“旅行强调个人化体验,以及与服务者之间的互动,并非追求标准答案。当AI引入旅游行业,在一些目的地导览服务上可能替代部分导游的工作。OTA平台在属地资源上不占优势,短期内暂时没有看到其带来颠覆性的效率提升”。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