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股价创历史新高 上涨逻辑能持续多久?
2025-05-09 03:05      作者:张漫游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5月9日,A股银行板块延续强势表现,建设银行、江苏银行、浦发银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这一轮行情背后,高股息策略成为资金追逐的核心逻辑。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收盘,42只银行股中股息率超过7%的银行有9家,有15只个股股息率在5%以上。尤其叠加降准降息宏观政策以及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速,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板块的防御属性与分红价值正加速兑现。

高股息+防御属性:银行板块“攻守兼备”属性凸显

截至5月9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稿,建设银行、浦发银行、江苏银行股价盘中分别触及9.33元、11.88元、10.60元,均创历史新高。

不仅上述三家银行,Wind数据显示,2025年4月至5月,青岛银行、渝农商行年初至今涨幅分别达21.13%、20.02%,位列行业前列。国有大行中,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股价同期涨幅均超15%。

业内人士认为,高股息策略对银行板块有强力驱动。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建设银行近12个月股息率达6.56%,其2024年末期现金分红方案为每股0.206元(含税),全年派息总额超1000亿元,分红比例稳定在30%;浦发银行股息率为2.76%,2024年度派息120.34亿元现金红利,分红比例均超过30%;江苏银行股息率达7.46%,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维持30%,合计派发股利95.54亿元,并首次实施中期分红。

从行业来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中证银行指数股息率达5.39%,显著高于沪深300指数的3.2%。

此外,险资、社保等长期资金加速增配银行股。例如,2025年一季度中央汇金通过ETF间接增持银行股超10亿份,平安人寿连续加仓招商银行H股至11%。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基金经理杨德龙告诉记者,银行板块近期表现稳健主要受三重因素驱动:首先,该板块当前具有显著的低估值特征与高分红率优势,在市场波动调整阶段,此类防御性资产往往成为追求稳定收益资金的避险选择,尤其受到保险、年金等长期配置型资金的青睐。其次,中央汇金公司作为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战略股东,其市场角色具有中国版“平准基金”的特殊属性,近期对银行股及ETF产品的持续增持操作,不仅直接形成增量资金支撑,更通过政策信号释放强化了市场信心。最后,在资管新规深化实施的背景下,红利策略板块整体迎来配置窗口期,低估值、高股息率的银行股天然契合机构投资者风险收益再平衡的需求,形成板块估值修复的持续性推力。

中泰证券方面分析认为,“对等关税”背景下,银行股红利属性凸显,建议积极关注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关注国有银行以及优质的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行。一季度国债收益率上行的趋势面临边际变化,银行板块高股息的性价比提升。

某分析人士告诉记者,当前市场环境呈现“高波动+低风险偏好”特征。一方面,外部扰动推升避险需求,银行板块Beta值显著低于成长板块;另一方面,经济复苏预期升温,信贷需求回暖支撑顺周期逻辑。这种“攻守兼备”特性使得银行股成为机构资金调仓首选。

政策组合拳落地 降息降准巩固高股息优势

银行板块的强势表现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

业内人士认为,此轮银行股价上涨亦与政策紧密相关。5月7日,国新办召开“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新闻发布会,打出政策“组合拳”,银行股便再次集体上扬,多只银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中邮证券方面梳理指出,增加3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有望撬动约1.8万亿元增量信贷资金;人民银行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建立信贷支持科技创新的专项机制,修订并购贷款管理办法,扩大股权投资。预计将进一步降低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推动商业银行加速资金投放。

同时,华安证券方面分析认为,中国人民银行支持汇金公司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提供再贷款支持,证监会推出《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完善公募基金考核机制,提升银行股配置价值。

另外,从业绩表现看,银行业盈利拐点渐近。国信证券方面指出,2025年一季度净息差同比下降13bps至1.43%,降幅较2024年的17bps收窄,环比下降6bps。

在资产质量方面,2024年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1.62%,关注类贷款占比2.25%,较2023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华安证券认为,金融监管总局提出将推出8项增量政策,针对地产、股市、外贸等重点领域增厚安全垫,强化风险抵御能力,这有助于提振风险偏好,缓解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下滑的担忧。

国信证券方面认为,考虑到净息差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今年的其他非息收入将构成低基数,再加上存量不良出清、经济复苏背景下2026年有望迎来零售贷款不良生成的拐点,因此该公司判断2025年大概率是此轮业绩下行周期的尾声,2026年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望拐点向上。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