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产品销售崩盘 步长制药困在商誉减值中
2025-05-09 07:05      作者:苏浩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苏浩 卢志坤 北京报道

image.png

(图片来源 公司官网)

近期,心脑血管中成药龙头步长制药(603858.SH)发布了2024年财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10.06亿元,同比减少16.91%;实现归母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减少273.62%;扣非净利润为-4.93亿元,同比下降268.97%。

对于业绩大幅下滑的原因,步长制药方面表示,主要是谷红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陆续调出各省级医保目录,且仍在部分省份重点监控目录中,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开发程度不如预期等因素导致。

面对核心品种被重点监控,多个独家品种陆续调出医保目录,大单品下调挂网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步长制药又该如何挽回业绩颓势?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向步长制药方面致函采访,其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会向相关负责人反馈,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公司方面进一步回应。

商誉连续3年减值

近年来,步长制药频繁的商誉减值已成为其业绩的“不定时炸弹”。

中药注射剂因安全性争议长期被监管重点关注,但步长制药在2015年收购时仍以高溢价押注此类产品。这一高溢价收购的隐患在政策调整后集中爆发,成为拖累公司盈利的核心因素。

2012年至2015年,步长制药斥资63.45亿元,高溢价收购吉林天成95%股权、通化谷红100%股权,形成商誉高达49.97亿元。其中,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三次收购通化谷红100%股权,收购成本合计27.48亿元,确认商誉18.36亿元;2012年、2015年,累计收购吉林天成95%股权,收购成本合计35.97亿元,确认商誉31.61亿元。

完成收购后,步长制药将通化谷红的核心新产品谷红注射液,以及吉林天成的独家产品复方曲肽注射液和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收入囊中,这些产品一度成为步长制药的拳头产品,为其带来了可观的收益。2018年,步长制药上述三款产品合计收入超40亿元,占公司营收近30%。

作为省级医保目录增补品种的“现金奶牛”,谷红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和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曾凭借省级医保增补资格实现快速放量。但好景不长,自2020年起,随着医保目录调整和重点监控政策收紧,上述产品陆续被调出省级医保目录,并在2023年被部分省份纳入“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导致销量断崖式下滑。

具体来看,2023年,谷红注射液收入同比骤降84.89%,复方曲肽注射液和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收入分别减少52.84%和55.39%,三者合计收入较上一年度减少17.46亿元。

受上述因素影响,2022年—2024年步长制药累计计提商誉减值45.36亿元,截至2024年年末,通化谷红、吉林天成剩余商誉账面价值仍存5.35亿元。考虑到两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再降32%,且核心产品仍在重点监控目录,未来减值风险仍高悬。

销售费用超43亿

公开资料显示,步长制药成立于2001年,并于2012年完成股份制改制。2016年11月成功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时也在化药、生物药及疫苗等领域进军与扩张,业务范围覆盖心脑血管疾病药物、抗肿瘤纯中药注射剂、妇科类药、消化类产品、普药、西药、OTC产品以及社区健康教育和医疗器械。

作为国内心脑血管中成药领域的龙头企业,步长制药近年来因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及内部管理问题,核心业务面临系统性风险。

前面提到,步长制药的三大核心产品——谷红注射液、复方曲肽注射液、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自2020年起陆续被调出省级医保目录,并被纳入重点监控目录。2024年,其收入贡献进一步萎缩,导致公司心脑血管板块营收同比下滑23.36%,毛利率锐减6.96个百分点至64.74%。

公司另一大单品脑心通胶囊,2023年销售额为29.37亿元,约占步长制药营收的22.2%。但在2024年5月被多地要求降价,最高降幅达19%。36粒、48粒规格的销量同比分别下滑21.69%、25.98%,72粒规格虽然取得99.06%的销量增长,但其库存量却激增3倍。

在创新研发方面,步长制药长期以来研发投入占比较低,2024年,公司研发支出7.17亿元。其中,资本化研发支出比例达51.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的30%;费用化研发支出仅3.45亿元,占营收比例约3.13%,不及行业平均水平的15%。

销售费用方面,2024年,步长制药销售费用降至43.2亿元,同比下降32.12%,但市场、学术推广费及咨询费仍占93.2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过度依赖市场推广的销售模式不仅增加了成本支出,也长期引发了“带金销售”的质疑。

尽管步长制药在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布局医疗器械业务等,但新业务对整体收入贡献有限,尚未能形成有效的盈利支撑。从目前来看,其在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技术门槛、市场竞争、政策监管等多方面的挑战。

2024年,步长制药新设山东步长药妆、北京博源润步医药等子公司,涉足药妆、化药研发,但收入贡献不足1%。并且,公司缺乏临床价值突出的重磅产品,213个在研项目中,仅3款生物药(依派促红素α、重组人甲状旁腺素等)进入上市申报阶段,且适应症集中于贫血、骨质疏松等非核心领域,临床价值有限。

疫苗业务也遭遇集采“寒流”,控股子公司浙江天元的四价流感疫苗在2024年集采中单价降至78元/支,较2023年下降37%。尽管水痘疫苗获批临床,但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仅1.3亿元,且葛兰素史克占据50%份额,短期难以贡献业绩。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