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2024年销售超900亿欧元 未来五年剑指各关键市场前三强
2025-05-16 07:05      作者:方超 石英婧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方超 石英婧 上海报道

零部件巨头业绩“冷暖”,正成为外界了解汽车行业变化的重要窗口。

日前,全球零部件巨头博世集团对外发布2024财年业绩。报告期内,其实现903亿欧元销售额,较上一年下降1.4%,调整汇率影响后降幅为0.5%。息税前利润为31亿欧元(2023财年为48亿欧元),息税前利润率为3.5%。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中国是博世集团除德国外的最大市场,2024年,博世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继续保持增长,销售额达到142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而在过去十年时间,博世集团已在中国投资超6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市场对博世集团非常重要,是我们最大的市场之一。中国每年汽车产量超过3000多万辆,超过欧洲和美国生产的汽车总量。作为汽车技术供应商,如果不进入中国市场,很难在行业中立足。”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日前向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记者强调,“博世目标是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其核心市场中排名前三的供应商。”

过半销售额来自欧洲外市场

电动化与智能化席卷全球汽车行业,但如何平衡巨额投入与盈利难题,一直困扰诸多企业,巨头博世也不例外。

“2024年,博世业务所受到的最大影响来自于核心市场疲软。全球汽车产量(含重型商用车)从2023年的9400万辆降至2024年的9300万辆,欧盟与英国降幅达6.7%。”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兼首席财务官Markus Forschner日前向记者表示。

图片1博世.jpg

Markus Forschner同时介绍:“此外,电动出行、燃料电池与辅助驾驶等未来技术的普及速度远低于行业预期,并且这些技术在不同市场的发展速度差异很大。”Markus Forschner表示,博世的另外两个核心业务所处行业——建筑和机械行业持续低迷。“而欧洲,特别是德国的供暖市场正由于补贴政策变动而遭受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下,博世集团销售额下降了1.4%,为903亿欧元(调整汇率影响后降幅为0.5%)。而在此前计划中,整体销售额应该大幅增长,包括电动出行和辅助驾驶等未来重要业务领域。这些业务领域确实有所增长,但增速不及预期,息税前利润率承压,进而导致利润和业绩不达预期。”Markus Forschner坦言。

尽管如此,拆解博世集团2024财年报告可发现,依然存在诸多亮点。

2024年,博世集团首次实现了超半数,即50.7%的销售额来自欧洲以外市场。此外,2024年,虽然博世集团欧洲地区销售额下降4.9%,但其在美洲与亚太地区的销售额分别实现了4.8%与0.7%的增长。

而在具体业务方面,2024年,博世智能出行业务销售额达到558亿欧元。工业技术业务受其核心市场——建筑、机械及制造行业的不利影响,销售额下降13%至64亿欧元。

“我们的消费品业务也部分依赖于建筑行业,然而,得益于零售端需求的显著增长,消费品业务销售额增长1.6%至203亿欧元。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的销售额下降2.7%至75亿欧元,其主要原因是供暖市场的需求波动。”Markus Forschner表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4年挑战重重,但博世集团依然在包括工业技术在内的所有业务领域,实现运营盈利。

来自博世集团的信息显示,2024年,其智能出行与消费品业务的息税前利润率分别为3.8%与3.5%,而能源与建筑技术业务的利润率更高,达到4.9%。在行业整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博世集团的工业技术业务仍实现1.2%的利润率。

“尽管如此,博世仍然对我们的中期目标坚定不移。博世的2030战略为我们明确了发展目标:博世计划到2030年,实现至少6%的年均销售额增长和至少7%的利润率。”史蒂凡·哈通介绍。

引发外界关注的是,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作为车企供应商的博世集团如何看待又如何应对“价格战”呢?

“不可否认,当前市场竞争极为激烈。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这种激烈竞争会逐渐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只是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形式可能有所差异。从市场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如果在市场中没有能够盈利的企业,那么这个市场是无法持续健康运作的。”史蒂凡·哈通认为。

“在中国,部分市场已经呈现出竞争‘过热’的态势,市场机制将会发挥调节作用。”史蒂凡·哈通坦言,“中国市场的竞争尤为激烈,而这种激烈竞争也会促使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加速市场整合,这在汽车行业是必然会出现的趋势。”

十年在华投资超600亿元

包括智能辅助驾驶、氢能源在内的新技术日益受到市场关注,博世也在全力加码蓝海赛道。

“如果从底层技术来看,辅助驾驶的发展经历了很多变化。五年前,我们谈论的是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系统里的各种不同的模块,如传感器对环境的感知、预测工具的运用以及路线规划等。”史蒂凡·哈通表示。

史蒂凡·哈通进一步表示:“而如今,我们谈论的是人工智能模型,两段式端到端和一段式端到端,把传感器获取的原始数据当作输入,然后输出控制车辆行驶的指令。这一变化目前在中国市场发展很快。”

“博世的优势在于,我们能够将联邦学习与博世传感器所记录的全球海量交通数据相结合。联邦学习使得多个分散的服务器无须交换原始数据,便能共同训练同一个人工智能模型。这既符合各地区的数据保护法规,又能够加速全球人工智能方案开发。博世已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多功能摄像头的研发,并正将其应用于新一代摄像头。”史蒂凡·哈通强调。

记者注意到,在氢能源领域,博世集团也在持续布局,在史蒂凡·哈通看来:“氢能仍是博世的重点领域,即使其商业化进展慢于预期。最近,博世在汉诺威工博会上展出了Hybrion电堆,它是生产氢气的电解厂的核心。”

“于博世而言,这是一大战略性增长领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在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积累及量产经验,以实现规模效益从而降低成本。此前,博世终止了固态燃料电池的研发,但这恰恰凸显了我们贯彻战略的决心。”史蒂凡·哈通表示。

Markus Forschner则透露,在保持财务稳健平衡的同时,博世集团也必须持续投资未来。“仅在2024年,博世前瞻性投资便达到了近130亿欧元,其中包含资本支出51亿欧元和研发支出78亿欧元。”

作为全球零部件巨头的博世集团,在技术之外,也在注重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核心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博世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继续保持增长,销售额达到14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同期,博世集团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达119亿元人民币。在华的5.6万名员工中,有超过1万名研发人员分布于26个技术中心。

博世集团方面介绍,在博世中国,人工智能和软件正成为战略重点,全面融入创新、工程和生产中。如在智能出行领域,博世纵横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最高支持面向L2级的城区辅助驾驶)正逐步融入端到端模型和视觉语言模型。

“中国市场对博世集团来说非常重要,是除德国外最大的市场,中国市场销售额约占博世集团20%。不仅如此,中国也是博世集团创新的关键基地,很多创新是在中国市场开发或率先使用的,将来可能反哺海外市场。”博世中国总裁徐大全强调。

徐大全分享,2024年,博世在中国投资了约60亿元人民币,过去十年在中国累计投资超过600亿元人民币。“我们会坚持投资,即使短期会面临一些挑战。”徐大全同时认为,“我们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主要是将国外的产品在中国本土化生产。而现在我们是在中国本土研发新产品,不仅仅服务于中国市场,将来还会惠及全球。”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