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雪波 卢志坤 北京报道
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近期发布的多份报告显示,房地产行业仍在持续缩表,但聚焦核心城市,投资强度与运营能力兼备的企业有望突围。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上市物业企业继续显现行业头部效应强化的局面,央国企市值与营收增速领跑民企,分红总额创历史新高,管理面积稳健扩张。同时,物业企业通过AI与ESG管理实现提质增效。
聚焦核心城市企业将具备优势
根据《2025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TOP10研究报告》,房地产行业连续三年处于缩表周期,企业资产规模与盈利能力显著下滑。2024年,房地产上市公司总资产均值为1489.2亿元,同比下降11.5%,降幅较上年扩大2.6个百分点;净资产均值328.6亿元,同比下降12.6%,降幅扩大5.0个百分点。资不抵债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增加,央企与地方国企亦加入缩表行列,民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缩表幅度更大。
经营层面,2024年上市房企营收增速由正转负,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且亏损额扩大。营业收入均值297.4亿元,同比下降21.0%;净利润均值-31.2亿元,亏损企业占比达68.1%。负债率显著上升,资产负债率、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及净负债率均值分别为74.5%、71.8%、170.2%,较上年分别上升1.6、3.4、21.8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均值0.95,速动比率均值0.48,显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分化加剧。受销售下滑与融资偏紧影响,上市房企现金流持续净流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均值为-9.1亿元。
不过,中指研究院方面指出,核心城市市场新房销售呈现修复态势,聚焦此类区域且保持投资强度的企业估值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具备不动产运营与服务能力的房企更易获得投资者青睐,或将成为行业分化中的突围方向。
物业企业“减量提质”
与地产企业有所区别的是,物业行业的央国企在市值、营收与分红方面表现尚可。
根据《2025中国物业服务上市公司TOP10研究报告》,截至2025年4月30日,物业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789.77亿元,市盈率均值21.25倍。央国企市值均值较2024年年初上涨19.52%,而民企市值均值下跌2.05%,两者差距达21.57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024年物业上市公司营收均值45.97亿元,同比增长4.01%,但增速较上年下降3.82个百分点;央国企营收均值55.55亿元,增速6.57%,显著高于民企的2.94%。利润端,毛利润均值8.67亿元,同比下降2.40%;净利润均值1.91亿元,同比下降20.20%。尽管整体盈利承压,央国企仍展现出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同时中指研究院方面指出,物业行业的集中度还在进一步提升,管理面积均值1.48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24%,但增速较上年下降4.67个百分点;第三方管理面积占比60.28%,较上年下降2.01个百分点。头部企业通过“减量提质”策略聚焦深耕,在区域、业态、客户维度提升经营效益,并探索社区服务、IFM(综合设施管理)等新业务以应对非业主增值服务收缩。
资本层面,35家物业上市公司宣布发放2024年年度现金分红总额144.60亿元,创历史新高;13家企业实施股票回购,涉及金额10.53亿元,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中指研究院方面预测,在未来,行业分化或加剧,优质企业将通过智能化技术(如AI)降本增效,并强化ESG(环境、社会、治理)管理以实现长效发展。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