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家境内企业完成境外上市备案
2025-05-22 07:05      作者:索寒雪     来源:中国经营网

1539829749185341.jpg

中经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5月22日,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伯进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自2023年3月31日境外上市新规正式实施以来,备案管理机制运行平稳。截至今年4月底,已有242家境内企业完成了境外上市备案。

严伯进强调,中国证监会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充分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83家科技企业备案境外上市

严伯进介绍,242家计划境外上市的企业中,有83家为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中国证监会将继续与跨部门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合作,持续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规范发展,为企业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预期的监管环境。

此外,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服务也将更加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将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跨境金融服务。考虑到科技型企业越来越多地面向国际市场,央行将稳步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扩大科技公共信息的开放共享,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积分制”,提高科技金融服务的信息数据支撑。

与此同时,境内资本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政策环境也更加包容,并不强制企业必须盈利。

严伯进指出,中国证监会针对科技企业的特点,精简优化了发行条件,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为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特殊表决权企业开辟了上市通道。例如,科创板设置了五套上市标准,其中四套标准均不要求企业实现盈利。

据介绍,目前沪深北交易所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已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过40%。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超过90%的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或高新技术企业。

建立二级市场退出机制

近日,科技部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七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以下简称“《举措》”),提出了加大培育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政策支持。

严伯进表示,将支持私募股权基金以促进产业整合为目的依法收购上市公司,优化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相关的“反向挂钩”政策,推动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发展,加快基金份额转让业务由试点转为常规化,并扩大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促进“募投管退”良性循环。

《举措》还提出一系列新措施,围绕畅通创业投资的“募投管退”全链条,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创业投资机构发债融资,鼓励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

科技部副部长邱勇表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有助于进一步畅通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