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人造太阳如何点亮世界?森林火灾、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如何预防?当AI拿起画笔、当机器掌握人类的语言,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生命活动究竟是谁在“幕后指挥”?纳米技术又将引发怎样的科技革命?……随着7月15日“科学公开课”(第七季)启幕,这个暑假,20位科学家将带领全国中小学生开启“科学之旅”。
据了解,“科学公开课”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国家开放大学协办,自2022年开播,已进入第七季。
本季“科学公开课”充分考虑广大师生和家长的需求,在内容上紧贴生活需求和社会热点,同时也紧跟科技前沿,设置了“巨擘探秘”“预灾寻策”“智启未来”“悦享健康”“微纳奇旅”五个课程系列。
从7月15日到9月9日,本季公开课共24堂课。从重离子加速器的顶天立地,到子午工程构筑的空间天气地基综合检测体系;从地震的发生与防控,到星震的研究与探测;从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从基因编辑技术,到人工智能生物学;从纳米黑科技,到可注射抗病纳米机器人……来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将不仅传授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还将传播科学精神,为校本教学体系提供有益补充。
除常规课程外,针对每个主题系列课程还将安排主讲专家的线上互动直播。公众在收看过程中可以通过媒体平台留言反馈疑惑和问题,主讲人或相关专家在学科沙龙直播课上将为大家一一解答。
本季“科学公开课”自7月15日起,每周二、四、六晚8点,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华网客户端、央视频、中国青年报、科学网、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终身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自媒体矩阵、中国科普博览、中国科讯、抖音、哔哩哔哩、微信视频号、搜狐传媒、搜狐视频、浙江广播电视集团Z视介、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西安发布、百家号、快手、知乎科学、小红书、微博等媒体平台同步直播。
直播结束后,公众也可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科学公开课》专题页面回看课程视频。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