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7月21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国内具身智能企业“加速进化”公司获悉,在刚刚落幕的“2025 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赛事”中,使用加速进化T1机器人参赛的“清华火神队”“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分别获得人形机器人“成人组”冠军和亚军。这是自RoboCup开赛28年以来,中国战队首次在含金量最高的人形组摘得桂冠。
与此同时,在足球机器人“小型组”决赛中,冠军队“德国Boosted HTWK”和亚军队“清华TH-MOS”参赛所使用的机器人均是来自加速进化K1。
RoboCup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于1997年由RoboCup国际联合会正式创办,是当前国际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机器人赛事。比赛项目分为足球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家庭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青少年组五个领域。其中,足球机器人又可细分为仿真组、小型组、中型组、人形组等多个项目。作为关注度最高的分支——RoboCup人形机器人联赛自2002年首次亮相,参赛队伍越来越多,技术也迅速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人形组赛事根据机器人尺寸不同分为两个级别,即儿童组和成人组,前者要求机器人身高在40至100厘米,后者则要求100厘米至200厘米。按照RoboCup国际联合会的目标,计划到2050年时开发出一支人形机器人团队,能够战胜人类世界足球冠军队。
记者注意到,参与人形组赛事的球队来自中国、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高等院校的相关学院或实验室,如中国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巴西的巴西航空技术学院,法国的波尔多国立高等工程学校等,使用的机器人选手也多种多样,展示了各个院校团队或实验室的研发成果。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中国的高校,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UT Austin Villa、德国莱比锡应用科学大学等国外高校战队也使用了加速进化的机器人本体。
加速进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K1机器人发布面市仅4个月,就成为RoboCup小型组冠军,机器人表现出色。人形机器人足球比赛涉及诸多研究问题,如动态行走、跑步和在保持平衡的同时踢球,考验机器人对球、其他球员和场地的视觉感知、自我定位以及团队合作等问题。“机器人需要依靠类似人类的感官系统,如头部的单目或双目摄像头、触摸传感器、力传感器等完成任务,不能使用非人类的距离传感器来简化感知和世界建模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运动比赛除了“老牌”的RoboCup,国内相关的运动比赛也蔚然成风,从今年4月份的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到5月份宇树科技举办的人形机器人机甲格斗赛,加速推动了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的热潮,资本蜂拥而至。
今年8月,“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即将在国家速滑馆举办。据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消息,截至目前已有百余支队伍通过线上完成比赛注册。“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竞赛项目分为主体赛事和外围赛事。主体赛事侧重人形机器人技能竞技,包括田径、足球、舞蹈以及物料搬运、药品分拣等;外围赛事侧重趣味性和观众的互动性,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