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苏浩 卢志坤 北京报道
(广济药业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 公司公告/图)
一份来自湖北证监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揭开了这家老牌药企在收入确认上的“财技”操作。
近期,广济药业(000952.SZ)发布公告称,收到湖北证监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子公司济康医药在与部分客户开展经销业务时应当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却违规采用总额法确认收入,导致公司2022年三个季度报告分别多计营收4560.16万元、1.37亿元和1.38亿元,分别占当期营收的25.49%、26.68%和20.49%。
处罚落地之际,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全年净亏损扩大至2.95亿元,同比下滑110.55%,叠加2023年1.4亿元亏损,两年累计亏损额合计高达4.35亿元。
针对上述事件对公司影响及后续安排,《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向广济药业方面致函采访,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其间,记者亦多次拨打公司证券部电话,但并未有人接听。
公司官网显示,广济药业成立于1969年,1999年在深交所上市,是湖北省唯一的省属医药上市企业,主要生产维生素B2、B6、B12、异VC钠、乳酸及乳酸盐系列产品、葡萄糖酸系列产品、淀粉系列产品以及医药制剂产品,是全球主要的维生素B2产品供应商。
此次处罚直指广济药业财务确认的核心问题。据湖北证监局调查,其子公司济康医药在经销业务中的身份本应是“代理人”,应当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但济康医药却采用了适用于主要责任人的“总额法”确认收入。
这种会计处理手法直接导致2022年前三季度财务报告出现重大误差,其中三季度报告多计营业收入高达1.38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超五分之一。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违规操作并非公司自查发现。直至2023年4月,在监管部门关注下,公司才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对2022年三个季度报告进行追溯调整。这一迟来的“自我纠错”并未能阻止监管的深入调查,最终公司在2024年10月收到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监管处罚最终落锤:广济药业被处以150万元罚款,时任董事长阮澍和财务总监胡明峰各被罚80万元。作为直接责任人的胡明峰,当时不仅担任广济药业财务总监,还兼任济康医药董事长。
当财务造假的尘埃尚未落定,广济药业的经营基本面已加速恶化。
2024年广济药业营收仅6.39亿元,同比下滑13.42%,营收连续两年负增长。亏损幅度更是触目惊心。2024年归母净利润暴跌至-2.95亿元,相比2023年-1.40亿元的亏损额,亏损幅度扩大超一倍。而扣非净利润达-3.03亿元,同比下降107.32%。
分业务板块看,曾经的核心增长点——制剂系列产品在2024年遭遇雪崩式下滑,实现6143.7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9.62%,同比下跌65.26%。而在2023年该系列产品占营收比重还在23.97%。
原料系列产品虽增长11.52%,但难以抵消整体下降颓势。对于业绩恶化,公司解释为“整体经济环境下行,市场需求量萎缩”,以及“受市场影响,价格不及预期”。
据广济药业方面披露,受维生素市场行情低迷,行业竞争加剧,饲料级VB2及维生素B12市场销售价格处于市场周期的低价格水平,旗下子公司广济药业(孟州)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1%)维生素B12项目产能未完全释放,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受市场影响,技术工艺在提升,生产线在调试生产影响,广济药业(济宁)有限公司也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成为拖累业绩的包袱。
与此同时,研发投入却在此时“开倒车”。2024年研发费用降至5681万元,同比减少24%,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也从10.13%降至8.89%,创新能力后劲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广济药业亏损有所缩减,根据公司7月11日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6700万元—835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约7000万元—8650万元。
公司方面表示,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的主要原因系公司降低管理成本,有序减少生产,减少非必要生产人员,且原料系列产品及制剂系列产品的部分品规的销量较上年同期均有一定程度增长。
(编辑:曹学平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