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增长!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提升
2025-07-30 09:07      作者:慈玉鹏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近日,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发布《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年度报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2024年,共有3.8万亿元不良资产被处置。

《报告》显示,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方面,批量个人业务进一步向短账龄项目倾斜,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占比持续增长,转让多为已核销资产,未诉讼资产数量持续上升。

在借款人方面,借款人授信额度呈现小而分散的特点,主要集中在30万元以内,借款人年龄主要集中在40至45岁。借款人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南等地,华东地区已经连续4年占比最高,转让未偿本息合计在全年已成交批量个人业务中占比超过30%。

在成交方面,成交的批量个人业务在挂牌时绝大多数选择多轮竞价方式,平均合格意向受让方数量近5家,转让价格较2023年略有上升,其中转让价格与逾期时间总体呈现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个贷市场投资者更倾向于收购整体规模较大但户均规模小的资产包,更青睐借款人平均年龄在30至50岁的资产,对资产逾期时间偏好差异较小。

《报告》指出,2025年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压力仍存,不良资产转让业务有望持续纵深发展。随着行业参与度进一步提升,相信在征信报送、档案移交、消保投诉处理等市场关切问题将积累更丰富经验,有望推动行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华东地区某城商行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个人消费贷不良贷款占比增多,原因之一是银行加码了该类产品的投放。近年来,我国经济稳步回暖,居民收入水平恢复性增长,消费意愿逐渐增强。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发展消费类贷款产品。但是,过度竞争降低了客户准入标准,导致贷款资金过多流向资质较低客户,加剧了不良贷款率上升。但在目前严监管态势下,该问题已有所缓解。

今年3月,银行消费贷“价格战”被监管叫停,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上调至不低于3%。

记者注意到,目前部分消费贷产品额度提升,例如,某国有银行推出最高额度1200万元的房抵组合贷产品,可用于消费或经营。

一位国有银行人士告诉记者,消费贷适当“松绑”有利于个人获得更大额度、更加便利的资金支持,但借款人需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借贷,避免非理性过度负债。从银行角度看,应严格落实风控要求,尤其强化资金流向监控,避免资金挪用。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