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谭志娟 北京报道
8月12日,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受访业界专家认为,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到此次会议部署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体现了宏观政策多措并举着力促消费。这是财政政策的增量发力,通过贴息对经营主体进行减负,有助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也解释称,作为两项提振消费政策之一,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提振消费对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有要求;人民群众对服务消费提质升级有诉求,以及服务业经营主体对降低融资成本有期待。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会议指出,对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利于通过财政金融联动的方式,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融资成本,更好激发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何代欣对记者表示,这两项贷款贴息政策,分别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其中,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进行贴息,有助于为相关经营主体提供更多支持,扩大优质服务供给,进一步促进服务消费。
何代欣还指出,实施两项贷款贴息政策,涉及财政、金融、商务等多个部门,相关部门和地区应加强协调,尽快确定政策细则和实施路线,将惠企利民的好政策落到实处。
在支持范围上,《方案》提出,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贷款可享受贴息政策:由经办银行向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公开发布之日(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且相关贷款资金发放至经营主体;此外,贷款资金合规用于改善消费基础设施和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对记者表示,针对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这符合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的要求。自2024年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投向“两重”和“两新”,其中“以旧换新”政策对商品消费已经形成明显拉动,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进一步聚焦服务消费,有望对支撑整体消费发挥重要作用。
在贴息标准上,根据《方案》,对于经办银行向服务业经营主体发放的贷款,财政部门按照贷款本金对经营主体进行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中央财政、省级财政分别承担贴息资金的90%、10%。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
来自中国银行研究院统计显示,2025年3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26%,同比下降0.47个百分点,较12月下降0.08个百分点。
杨畅表示,贴息1个百分点有望明显降低相关服务业存量贷款的付息压力。
《方案》表示,餐饮住宿、托育、家政、文化娱乐、体育领域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行业类别;旅游、健康领域对应《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2018)》和《健康产业统计分类(2019)》中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不带*的行业类别;养老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需符合中国人民银行养老产业贷款统计标准。
(编辑:吴婧 审核:杜丽娟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