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当年近八旬的广州越秀区居民陈伯用广发银行社保卡在长者饭堂“嘀”一声完成支付,就可享受两荤一素的午餐立减2元时,热气蒸腾的餐盘背后,一场金融机构从柜台走向场景的养老金融变革正在加速落地。
作为中国人寿集团核心成员,广发银行从社区食堂的智能结算系统,到跨境养老的湾区服务网络,再到重塑养老机构管理的数字平台,其正以综合金融之力撕开传统养老服务的场景壁垒。
服务生态:从舌尖关怀到跨境联通
每天中午十一点半,桐乐大塘街社区饭堂(长者饭堂)准时开餐,饭菜飘香,笑语盈盈。这家由老旧物业改造而成的社区食堂分上下两层,可容纳百余人同时就餐。它不仅服务周边老人,还错峰为环卫工人、快递员提供专属区域和同等优惠。
“买菜做饭难、饮食不规律,是空巢独居老人最现实的困境。”广发银行零售金融部负责人旷波表示。2025年广州市已建成覆盖全市所有街道的长者饭堂,而广发银行正是这项民生工程的金融助推者。广发银行创新推出社保卡和养老自在卡的“长者饭堂金融服务专案”,将金融服务场景从银行网点延伸至社区角落。
在操作体验上,广发银行创新推出“用餐立减”服务模式。老人使用广发银行App扫码支付时无须复杂操作,优惠自动实现。据广发银行方面透露,8月底,该服务将拓展至昆明、郑州、成都、南宁等城市,后续还将上线“长者饭堂权益地图”,实现“一卡在手,全国通用”的便捷消费体验。
这种场景化服务正在全域拓展。在“自在人生”养老品牌框架下,广发银行新增居家护理、就医陪诊等35项权益,联合分行打造老年大学、中医理疗等属地化服务。旷波强调:“金融不该困在柜台里,而要走进老人的生活场景。”当金融科技嵌入长者的一餐饭、一次理发、一场广场舞,养老服务的烟火气正成为广发银行差异化竞争的护城河。
构建丰富的场景化服务体系的同时,广发银行在大湾区跨境养老的实践方面也正在突破地域限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发银行依托“湾区一卡通”品牌,以社保卡为载体,围绕交通、文旅、餐饮、医疗等高频场景构建特色权益体系,推动湾区分行落地“交通互联互通”功能,刷卡城市覆盖330个,支持港澳参保居民线上便捷申请社保卡,延伸社保服务触角至港澳。
广发银行首席信贷官金茜表示,在“湾区一卡通”基础上,银行还拓展跨境理财通产品,探索北上养老模式,携手国寿健投、太平人寿搭建保险+养老、权益+居家养老、湾区医康养俱乐部、养老服务信托四大服务体系,为港澳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方案,带动保额2.72亿港元。
此外,金茜还透露,广发银行正与广东省人社厅沟通,计划将社保服务延伸至港澳地区,目标是让港澳同胞“足不出户”即可在境外办理参保等服务。
“我们锚定湾区‘9+2’城市的交通、文旅、餐饮、医疗四大民生领域,全面升级金融产品场景。”零售金融部负责人表示。从一顿热饭出发,广发银行的养老服务生态正编织起覆盖日常生活与跨境需求的多维网络。
产业金融:从信贷支持到生态赋能
支持养老服务领域的创新企业发展、助力产业升级,是金融机构服务国家老龄事业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商业银行在持续强化对养老、康复等领域企业的融资支持。
2025年5月,专注AI康复设备的力之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之智能公司”)获得广发银行2500万元综合授信。这家拥有百余项专利的企业,其上下肢训练系统、智能康复踏车等产品,直指中国4.6亿人群的康复需求缺口。
“申报国家产业基金时,广发银行率先出具1.7亿元授信意向书。”企业负责人感慨。在2025年4月广州市“益企共赢计划”座谈会上,力之智能公司选定广发银行作为唯一合作银行。总行专项团队开启绿色审批通道,短短几周内就完成从贷前调查到授信批复的全流程。
这种高效源于制度的创新。据金茜介绍,广发银行从考核、授信政策、组织保障等方面强化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已建立适合养老产业特点的专属授信体系,制定差异化审批规则与利率定价机制,在聚焦健康产业、养老医疗等细分领域优质项目时,通过绿色审批通道提升质效。
在深圳,这种产融结合模式已孕育出更成熟的样本。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制造和市场营销双轮驱动的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致力于体外诊断、临床医疗、皮肤医美和消费者健康产品的研发、制造、全球销售和服务。
在与普门科技长达九年的合作中,广发银行不仅提供超亿元融资,更量身定制汇率风险管理方案。
2024年面对企业扩大规模的需求,广发银行深圳分行为普门科技提供超亿元融资解决方案。“总分支协同优化审核流程,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广发银行深圳分行负责人表示。更具突破性的是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针对企业开拓欧洲市场的需求,分行持续提供产品报价和市场动态分析,帮助企业提升外汇风险管理能力。
2025年广发银行还牵线搭桥,推动普门科技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建立合作,探索“金融+医疗+养老”综合服务模式,从单点授信转向生态赋能。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广发银行养老产业信贷规模同比增长47%,其中智慧医疗、康复设备领域占比逾六成。
科技赋能:从系统重构到体验升维
养老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金融助力,更需要科技的赋能。
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的房间里,跌倒监测仪、智能床垫、人脸识别系统等设备24小时守护着老人安全。这个深圳市政府投资兴建的首家公办护理型养老院,在2024年10月上线广发银行数字康养平台后,管理效率提升数倍。
“传统手工记录难以满足增长的服务需求。”该院负责人回忆。转变始于一次义工活动,广发银行客户经理发现管理痛点后,深圳分行迅速组建专项团队深入调研,梳理出一系列系统开发需求,量身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
数字康养平台重构了养老服务流程。该平台覆盖老人从入院到退住的全周期,实现营销、评估、签约、缴费、照护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其五大核心功能构建起全方位照护体系:通过定制化应用实现信息共享;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专项护理计划;为家属配置服务小程序;为医护人员提供移动工作渠道;上线智能驾驶舱实现透明化管理。
广发银行机构客户部负责人赵倩表示:“数字康养平台率先实现用一套系统满足养老机构全流程业务需求,助力家院沟通更舒心、照护服务更用心。”当八旬老人李伯在深圳养老护理院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完成无接触签到,远在香港的儿女同步收到App推送的体温和血压数据时,科技的温暖正在消融距离的阻隔。
养老数字化转型已在多维度展开。广发银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负责人陈桂斌介绍,该行正打造一站式养老金融专区,让客户统一查询社保、年金、个人养老金等信息。“目标是使广发账户成为客户的养老主账户。同时利用AI大模型分析需求,提供精准推荐服务。”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