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李玉洋 上海报道
“我们认为国际市场上存在良好的发展机遇,整体市场空间广阔且需求旺盛,因此未来公司的工作重心将向国际业务倾斜。”在找钢集团(06676.HK)2025年半年度业绩交流会上,该公司董事会秘书孟龙如此表示。
8月27日,找钢集团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公告。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找钢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97亿元,同比增长12.2%;钢铁交易额达638亿元,钢铁交易吨量超1910万吨。在钢铁交易方面,平台累计注册供应商超1.6万家,累计注册客户超18.9万家,覆盖SKU(最小存货单位)超65万种。
伴随着上市后公司品牌影响力的提升,该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关数据显示,找钢集团中小企业交易服务单吨服务佣金上半年同比增幅达27.5%;买家留存率较高,平均采单客户年采购次数26次。
毛利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体毛利1.82亿元,交易服务、交易支持服务和科技订阅服务分别贡献67%、7.8%和6.2%,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分别贡献16%和2%。其中,国际业务毛利增速最佳,增长90%,绝对值3000万元,毛利率8.7%创新高。
谈及国际业务,孟龙表示,找钢集团上市所募集的资金也已投入到国际业务条线。2025年上半年,找钢集团国际业务营业收入3.4亿元,同比增幅38.9%;交易吨量7.1万吨,同比增幅58.0%;毛利2900万元,同比增幅90.5%。
找钢集团方面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钢铁需求量1.4亿吨,占中国钢铁产量的15%,海外竞争对手小而分散,国际单吨收费超400元,是国内的60—70倍,且需求不断上升。
受益于中东和东南亚旺盛的基建需求,找钢集团通过与央国企合作,积极推进海外业务的本土化,已在阿联酋、沙特、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子公司。
针对不同海外区域,找钢集团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在东南亚,找钢国际参与了包括中泰高铁、马来西亚物流中心等重大基建项目,有关数据显示,东南亚公司交易量约4.5万吨,环比2024年下半年增幅达441%。
在中东,找钢集团采用数字交易加数字制造双轮驱动,在迪拜工业城投资建设加工厂,8月完成厂房过户,11—12月投产,达产后年产量可达4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大宗商品交易的重要应用场景,找钢国际正在积极探索稳定币和RWA在海外的应用,以提升大宗商品交易中的透明度、降低交易双方的信用成本,从而提升用户的交易体验。
此外,公司的非钢铁业务快速拓展,AI商业化能力进一步提升。
找钢集团目前除了钢铁产品线,还有电子电器(找钢工品)、有色金属两个非钢铁产品线。该公司原胖猫工品事业部升级为找钢工品事业部,7月与托克集团合资成立宗金汇有色金属电商平台。
2025年上半年,找钢工品GMV达2.1亿元,同比增长23.0%;合作供应商576家,客户2128家,覆盖近4000个SKU,电气自动化品类GMV1.9亿元,同比增幅109%,8月单月GMV突破6000万元。有色金属领域,宗金汇平台处于试运行阶段,上半年试运行GMV为2500万元,8月达3亿元。
随着AI战略的开展,找钢集团AI商业化实现突破。5月,找钢产业AI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报告期内,集团新签AI产品销售合同32.3万元。
同时,公司对自研的AI交易助手、物流智能轨迹跟踪App以及自动化交易数据分析系统等核心数据资产,开展了数据资产入表处理,集团形成数据资产230万元,其中AI交易助手形成数据资产120万元。
据了解,找钢集团已打造12个AI agent,形成4个AI助手(AI采购助手、AI交易助手等),内部应用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如在型管大卖场使用。AI实现跨品类交易收入1.1亿元,AI产品对外售卖新签合同32万份。
需要说明的是,找钢集团已终止了金融业务,目前通过参股形式逐步恢复金融业务。对于具体的模式是怎样的以及是否会产生金融收入等问题,孟龙表示:“在新模式下,金融业务的运营比以往更轻。与此前金融业务终止前的情况不同,现在公司不再承担实际风险,而是由银行独立承担风险。公司仅提供数据和交易场景,不产生金融收入,但会向金融科技公司收取数据相关收入。”
据悉,今年7月,找钢集团携手重庆富民银行推出“到乐融”产品,以参股形式恢复金融科技业务。除了原有钢材品类交易,该公司于8月底开展型管大卖场,聚焦型钢和管材等小品种交易服务。
“公司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随着金融业务和交易量恢复、佣金增长,国内业务有望实现规模化盈利;国际业务确定性强,在手订单多,预计未来一两年大幅盈利,作为产业互联网龙头平台,业绩将很快大幅改善。”针对公司下一步的发展展望问题,孟龙这样表示。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