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北京报道
近日,浦发银行上海分行与上海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发起成立国内首个专注于低空经济金融服务的专业研究机构“低空金融服务研究社”,标志着全国领先的低空金融创新平台正式落地。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攀升至3.5万亿元。随着低空经济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机构纷纷抢滩这片新蓝海,采用信用贷款、专项债、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撑体系。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低空经济企业融资面临三大痛点:一是轻资产特性导致抵押物不足,初创企业技术转化周期长,银行传统风控模型难以适配;二是应用场景碎片化,物流、文旅等不同领域需求差异大,标准化产品覆盖率低;三是区域政策分化,跨地区业务面临空域管理、补贴标准等差异,增加融资协调成本。
低空产业“高技术、长周期”
面对万亿级低空经济蓝海,银行业积极布局。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浦发银行深圳分行构建起覆盖创新孵化、技术转化、场景落地、基建支撑的生态网络,为科技企业定制的综合金融方案。截至目前,浦发银行深圳分行已服务科技型企业客户近2000家,科技贷款余额超800亿元。
交通银行则依托其“科技金融生态圈”战略,整合银行、券商、创投等资源,构建起涵盖资本对接、技术转化、市场拓展的“贷+股+债+租”立体化服务体系,助推低空经济突破发展瓶颈,助力企业从实验室到蓝天,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
业内人士指出,低空产业具备“高技术、长周期”的特征,企业普遍面临研发投入大、成果转化难、轻资产融资难等痛点。这意味着,发展低空经济,不仅要有银行的金融支持,更需要创投机构、产业基金的参与。
近日,浙江省首只省级低空经济产业基金——浙江空港低空经济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中基协备案。该基金目标总规模30亿元,首期10亿元,由浙江省机场集团下属浙江空港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浙江省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台州市科创集团、台州湾新区相关单位共同发起设立。
记者注意到,低空经济逐渐成为各地政府和国有企业关注的焦点。毕马威中国在2025年服贸会上发布《国资国企发展低空经济正当时》报告认为,自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以来,中央与地方层面持续释放多项政策利好,低空经济被明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多部门协同推进相关举措,推动该领域实现爆发式增长。在低空产业发展中,国资国企也可以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作用,比如提供融资支持,撬动社会资本、分担投入风险,通过基金平台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对接创新资源、发掘市场机会等。
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撑体系
泛华低空经济研究院指出,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撑体系成为破局关键,通过探索“区域经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创新模式,打通“中央资金引导—政策金融托底—市场资本造血”全链条体系,推动低空经济从技术概念转化为区域经济新引擎,在低空经济价值高地与投资洼地之间架起资本桥梁。
“低空经济与金融融合的核心环节,集中在资金供给、风险管理和场景适配。”朱克力分析,资金供给方面,银行通过开发专项贷款、供应链金融等工具,为航空器研发、机场建设等重资产环节提供低成本融资,例如民生银行绍兴分行通过园区开发贷款支持飞行器项目;风险管理环节,保险机构推出专属产品覆盖设备损失、第三方责任等风险;场景适配层面,金融机构根据共享经济、全链条模式等不同业态设计差异化服务,比如针对物流无人机开发“机身险+责任险”组合产品。目前发展处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阶段,银行保险产品创新活跃,但区域协同不足、标准缺失等问题仍制约规模化发展。
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泛华低空经济研究院指出,低空经济技术研发周期长、轻资产属性显著,企业常因资金断档陷入产业化“死亡之谷”。科创金融通过政策协同与机制创新,构建全周期资金支持体系,将成为跨越鸿沟的关键引擎,显著缩短技术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周期。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定制与生态联动,精准聚焦技术转化关键环节。比如,知识产权赋能轻资产企业;场景化信贷与生态协同,银行联动产业基金与供应链资源,如浙商银行为启飞智能引荐上下游合作方,加速技术场景落地;“招投联动”培育早期项目,通过产业基金领投低空企业天使轮,并配套基础设施与应用场景支持,推动企业从技术研发迈向千万元级产值。
朱克力举例,银行差异化方案需“因企施策”:对技术型初创企业,采用知识产权质押、政府增信等模式,如上海银行为农用无人机企业提供专利质押贷款;对成熟期企业,通过“贷款+外部直投”组合,匹配产能扩张需求;对区域性项目,设计“一城一策”方案,像北京银行苏州分行针对当地通用机场建设,整合政策性贷款与商业贷款降低综合成本。
朱克力建议,未来监管部门需从三方面构建政策框架。一是风险分类指引,针对低空经济不同模式制定差异化资本要求,例如对共享平台类企业设定较低的风险权重,鼓励其轻资产运营;二是创新容错机制,允许金融机构在低空经济领域试点“监管沙盒”,对技术迭代快、风险可控的产品简化审批流程;三是数据治理规范,明确空域使用、飞行轨迹等数据的采集、共享标准,防范隐私泄露与网络攻击风险。同时,可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联合民航、工信等部门制定低空经济金融支持白名单,对纳入名单的企业和项目给予税收优惠、风险补偿等政策倾斜,引导资本向技术攻关、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集聚。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