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欲380亿元卖掉机器人业务 此前计划独立上市
2025-10-10 05:10      作者:秦枭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秦枭 北京报道

10月8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软银集团方面了解到,其与瑞士工业巨头ABB签订最终协议,将以总计53.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80亿元)的价格收购ABB的机器人业务。随后,ABB中国也发布消息称,ABB集团已签署协议将其机器人业务单元出售给软银集团,企业估值53.75亿美元,不再推进此前拟定的机器人业务独立上市计划。该交易尚需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并满足惯例成交条件,预计将于2026年中后期完成。

对于上述交易,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机器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迭代迅速,ABB此时出售机器人业务,或许是想要集中资源,聚焦于更具优势和潜力的领域,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而且,软银集团在科技投资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资金实力,将机器人业务出售给软银,或许能为该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资源支持,从长远来看,对ABB和机器人业务本身都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ABB的取舍

作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中首个易主的巨头,ABB机器人业务在行业内的地位举足轻重。不过,在ABB的业务版图中并非如此,其机器人业务在2024年营收达到23亿美元,但仅占集团总收入的7%,虽然占据一定份额,但与集团核心的电气化、自动化板块之间,协同性的不足逐渐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ABB财报显示,2024年机器人业务运营利润率为12.1%,这一数据低于集团核心板块的水平。这不仅反映出机器人业务在盈利能力上的相对劣势,也进一步表明,在当前的业务架构下,机器人业务未能充分借助集团核心资源实现更高效的发展,成为ABB进行战略调整的重要内部动因。

不仅如此,在全球机器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ABB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在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中国市场格局的变化对ABB产生了巨大冲击。

近年来,中国本土机器人品牌迅速崛起,摩根士丹利发布的报告中表示,2024年,中国国产品牌在该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份额从2023年的47%一举跃升至58%,标志着本土供应链的技术成熟和市场接受度达到了新的里程碑。

这些本土品牌凭借对国内市场的深入理解、高性价比的产品以及灵活的市场策略,在各个应用领域逐渐占据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以往ABB等外资品牌凭借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解决方案,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如今,一些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通过与国内汽车厂商的合作,针对国内汽车生产的特点和需求,开发出了更具针对性的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它们不仅价格相对较低,而且在售后服务响应速度上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更及时地解决汽车厂商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赢得越来越多国内汽车厂商的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17日,ABB方面曾宣布,决定将其机器人业务单元完全分拆,目标是在2026年第二季度,推动该业务作为独立上市公司启动上市交易。

薪火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翟丹对记者表示,53.75亿美元现金交易使ABB提前锁定高额收益,避免独立IPO可能面临的资本市场低迷。剥离后,ABB可将资源集中于电气化与自动化主业,应对能源转型需求。 

天使投资人、人工智能专家郭涛认为,ABB终止机器人业务独立上市并出售给软银,核心动因是聚焦战略优先级重构与价值兑现效率最大化。

通过出售机器人业务,ABB可以取得即时价值,并且传统业务板块也能得以稳固。ABB此次预计将获得约53亿美元的现金净收益,并产生约24亿美元的非经营性税前账面收益。

ABB集团董事长傅赛(Peter Voser)表示,软银的报价反映了机器人业务部门的长期实力,并将为ABB股东创造即时价值。未来,ABB将继续聚焦长期战略,巩固在电气与自动化领域的地位。

郭涛表示,作为工业领域的头部企业,ABB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需要在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剥离机器人这一非核心资产,能够快速回笼资金,将更多资源投入到电网升级、新能源技术研发等核心业务领域,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同时,引入软银这一具备丰富科技资源和资本运作经验的合作伙伴,ABB既能间接参与“物理AI”生态布局,又能借助软银的优势加速机器人业务的商业化落地,本质上是将工业机器人“重资产、慢回报”的传统模式,转化为依托科技资本的“快周转、高收益”模式,实现业务价值的优化升级。


软银的“阳谋”

根据收购计划,ABB机器人业务被剥离后,将注入至一家新成立的控股公司,软银集团计划通过一家子公司,以53.75亿美元的总价向ABB收购该控股公司的全部股份。收购完成后,该控股公司将成为软银集团的子公司。

事实上,软银集团对“物理AI”的愿景由来已久,且始终坚信这一领域将引发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在软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正义的构想中,超级人工智能(ASI)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打破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界限,开启一个人类与智能机器协同发展的崭新时代。他认为,ASI具有超越人类智慧的潜力,能够在复杂的任务中展现出极高的效率和准确性,而机器人则作为ASI在现实世界中的执行载体,将智能决策转化为实际行动。

软银集团在机器人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布局。此前,软银通过旗下软银机器人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开发,致力于打造能够与人类自然交互、适应多种生活场景的智能伙伴。在物流机器人技术方面,软银投资了Berkshire Grey,借助其先进的技术提升物流仓储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实现货物的高效分拣、搬运和存储。

软银集团还通过对AutoStore、Agile Robots和Skild AI等企业的投资,逐步构建起从硬件制造到智能算法的完整产业链。

软银集团方面表示,收购完成后,软银集团现有的机器人相关投资组合(包括软银机器人集团、Berkshire Grey, Inc、AutoStore Holdings Ltd.Agile Robots SE和Skild AI, Inc 等)所提供的技术基础,将与ABB的机器人平台、专业能力及其现有本地化布局形成互补,从而加速在AI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推动实现在超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与增长。

在郭涛看来,ABB机器人业务对软银“物理AI”生态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关键在于填补了软银在“物理层”的核心短板,助力软银构建“大脑+躯干”的完整生态闭环。软银虽在AI算法领域拥有深厚积累,旗下涵盖ARM芯片、Boston Dynamics控制技术等全球领先的核心资源,具备强大的“大脑”运算与决策能力,但在高精度执行端的规模化落地层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将算法优势转化为实际场景中的高效执行能力。而ABB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深耕多年,其成熟的机械本体设计、高精度运动控制算法,以及覆盖焊接、装配等多场景的专用工艺包,恰好构成了“物理AI”生态所需的硬件基座,为软银的算法提供了可靠的“躯干”支撑。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