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布局千亿人工智能创新链 徐汇区汇聚上海市超六成备案大模型
2025-10-20 10:10      作者:郭阳琛 石英婧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郭阳琛 石英婧 上海报道

徐汇.png

“过去五年,徐汇区抢抓发展机遇,全栈布局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截至目前,徐汇区人工智能产业总产出达千亿规模,集聚了62个备案大模型,占上海市的61%。”近日,在上海市“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徐汇区专场上,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如是表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十四五”以来,徐汇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预计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一,人均GDP翻了一番;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增量超百亿元。

曹立强表示,展望“十五五”,徐汇区将干字当头、奋力一跳,打造经济实力更加雄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策源功能更加强劲、人文魅力更加彰显、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城区治理更加高效的“创新徐汇、品质城区”。

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

38天建成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已成为点燃徐汇区人工智能创新“核爆点”。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徐汇区已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755家大模型企业和62个备案大模型,总产出达千亿规模。

徐汇区副区长陈勇表示,2018年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徐汇开篇以来,徐汇区牢牢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变革趋势,将人工智能列为“十四五”四大战略产业之一,一步一个脚印,每年都有新进步。

一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打造基础研究深化、核心技术突破、高端人才集聚的创新高地。据陈勇介绍,徐汇区深入贯彻落实“年轻的事业,年轻人的事业”重要指示,为全球人工智能青年提供“一站式拎包入驻”。服务保障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创新尖兵”集中力量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力争涌现颠覆性创新成果。大力支持上海创智学院以及区内高校院所深入探索人工智能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发布人工智能领域青年人才专项政策,吸引更多人才与徐汇人工智能产业同发展、共成长。

二是深化“人工智能+”行动,打造科技可触、产业可兴、生活可享的美好图景。陈勇表示,徐汇区是上海市最早且坚定扛起人工智能大旗的地区,始终坚持把最需要的场景开放给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是围绕智能体这一重要前沿技术,发布了智能体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形成以智能体促进B端深化、C端普及、G端突破的发展态势,力争跑出一批有行业影响力的垂类应用和爆款产品,加速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三是放大集聚辐射效应,打造创意萌发、创新驱动、创业有成的优良生态。“‘模速空间’目前已吸引200余家企业入驻,入孵企业估值超百亿元。我们将进一步拓展孵化载体,让更多优秀的AI企业可以‘拎包入驻’。”陈勇进一步表示,目前徐汇区围绕上海创智学院加快集聚一批高校联合创新中心,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还设立了20亿元的“上海徐汇人工智能青年创业基金”,为创业者提供早期支持和全周期服务,预计明年年底将会集聚超万名人才从事人工智能产业。

据悉,面向“十五五”,徐汇区将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坚定紧抓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式增长的历史机遇,加快从“科技大区”向“科创强区”迈进。

GDP连跨两个“千亿”台阶

“十四五”期间,徐汇区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预计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一,人均GDP翻了一番;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增量超百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徐汇区规上服务业年均增速10.2%,属地规上工业总产值居中心城区第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科创金融四大产业集群增长强劲,基本达到“4个千亿”的产出规模;智能终端、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快速壮大。

具体而言,一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二是以生物医药为抓手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徐汇区临床资源丰富,还集聚了一批国内外龙头药企,“十四五”以来累计有198款药械产品获批上市,产业规模已超千亿元;三是以艺术传媒为引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已超1500亿元;四是以金融科技为先导的科创金融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近千亿元,先后落地了国家集成电路三期人工智能子基金、上海人工智能母基金等,成功入选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

科创是徐汇经济的底色。据介绍,过去五年,徐汇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6.46%,其中企业占比提高到5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市第一,累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项目数、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金额均居中心城区第一。建成了20个高质量孵化器,3家获评市级高质量孵化器,占上海市的1/4,科技和产业的创新融合正加快催生化学反应。

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表示,“十四五”以来,徐汇区始终把做强科创策源功能作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一方面,服务国家战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相继落地,浦芯研究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发展,一批高校创新主体加速集聚,人才密度、创新浓度持续提升。

“另一方面,完善创新生态,设立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合作,打通成果转化的裉节堵点;布局建设六大科创街区和20家高质量孵化器,加大知识产权、人才、金融等服务和要素支撑,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王华阐释道。

此外,徐汇区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外资企业近3400家;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外资研发中心174家,总量居于中心城区第一。

据王华透露,徐汇区积极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去年在上海市率先推出“重点企业服务包PLUS计划”,今年又推出面向优质中小企业的“千帆计划”和面向全区市场主体的“企事快办”机制,快速有力响应各类企业诉求。

王华进一步表示,锚定高水平双向开放,徐汇区积极建设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持续集聚高能级总部企业,同时依托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新质服务商计划”、涉外法律服务“全球一小时响应计划”等,大力支持本土企业“出海”。

(编辑:张家振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