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10月20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官网获悉,《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在今日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生成式AI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而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我国生成式AI用户规模相比2024年年底增加了2.66亿人,即半年时间内实现了106.6%的大幅增长。
《报告》显示,在所有生成式AI用户中,40岁以下中青年用户占比超过七成,达到74.6%;大专、本科及以上高学历用户占比为37.5%。这两部分群体是生成式AI的核心用户。
我国相关企业积极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研发,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得到用户广泛青睐,并推动各种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化改造升级。《报告》显示,一是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随着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产品日趋成熟,用户体验明显提升。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最常使用的产品调查发现,超过90%的用户会首先选择使用国产大模型。二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各领域发展提质增效,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探索实践日趋深入。截至2025年8月,我国累计有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6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服务功能完成登记。生成式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内容创作、办公助手、智能硬件等多种场景,还在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积极探索实践。
除此之外,《报告》还显示,我国持续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同时突出应用导向,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向具体应用场景纵深渗透。一是产业体系更加完备。目前,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产业链覆盖芯片、算力、数据、平台、应用等各相关环节。二是专利数量全球领先。随着技术环境的不断优化,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话语权持续增强,已成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截至2025年4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位居全球首位。三是具身智能成为发展热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将具身智能作为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在此背景下,具身智能成为上半年投融资的热点领域,相关产品正在逐渐走出实验室,在教育、医疗、线下服务等场景得到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向线下服务拓展。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