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省份:24小时内上报“二级债未赎回”事项
2025-10-24 04:10      作者:郭建杭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发布《天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重大事项和重要信息报告制度(征求意见稿)》,其中提到“拟不按市场预期赎回二级资本债”需在24小时内上报。

此前,央行重庆市分行、央行山东省分行已将“不赎回二级资本债”列入24小时上报事项内。

此外,央行山西省分行也规定,以下两类情形需在24小时内上报,其中之一即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存续期间发生“拟不按市场预期赎回”等影响债务履行的重大事件。

众所周知,二级资本债是商业银行用以补充二级资本并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的工具,期限通常为5+5年,在第一个5年末附有赎回权,二级资本债的资本补充效率在第一个5年后逐年递减,在存续满5年后,其资本补充比例将按照每年20%逐年递减。

联合资信金融一部人士对记者指出:“大多数银行在二级资本债券发行满5年后会选择赎回,因为在市场利率下行背景下,新发债券票面利率较5年前会大幅降低,出于资本补充比例以及融资成本两方面的考虑,银行会选择新发二级资本债券并赎回存续期满5年的二级资本债券。此外,银行在二级资本债券满5年时未选择赎回虽并不算违约,但每年递减的资本补充比例以及仍需每年支付的融资成本,会导致银行经营压力增大,亦会引发市场对银行因资本紧张而难以如期赎回债券的担忧。”

联合资信金融一部人士对记者指出:“部分银行选择不赎回二级资本债的主要原因是,目前监管部门对于申请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的银行审查更加审慎,尤其注重银行的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产治理等方面,部分银行是否能够成功续发不确定性加大。加之自身资本充足水平临近监管下限要求,二级资本债券赎回后将无法满足监管对于资本充足性的要求,故选择不赎回。”

2025年至今,有两家银行未按预期赎回二级资本债,分别为南昌农商行及阜新银行。南昌农商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为9.20%,接近8.5%的监管红线;阜新银行在2021年后未披露相应年度报告,此前的资本充足率变化显示,2018年为13.24%、2019年为11.03%、2020年为8.91%。

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拟将“不按市场预期赎回二级债”纳入24小时上报范畴后,会产生哪些影响?

联合资信金融一部人士对记者指出:“从监管角度看,该规定将提升监管机构对于银行潜在风险的监控灵敏度,当银行有不按市场预期赎回二级债的意向时,监管机构能够及时了解相关信息,评估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经营风险等,并提供必要的指引或支持。从银行角度看,当银行在‘按预期赎回’与‘不按预期赎回’间抉择时,需另外考量面临的监管问询或检查,当银行确实需要做出‘不按市场预期赎回二级债’决定时,或将更早于监管机构规定的‘24小时’前向监管通报相关情况。从市场角度看,该规定将会降低市场参与者对于银行稳健经营的担忧,并稳定市场情绪。”

中泰证券银行分析师马志豪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银行二永债发行的市场条件整体有利,主要受益于当前利率处于下行通道,银行可通过赎回高成本旧债、发行低利率新债降低融资成本。在此环境下,发行走势呈现出“总量攀升、结构分化”的特点:一方面,大中型银行凭借其良好的信用资质,积极利用低成本窗口进行置换发债,即赎回此前发行的高息旧债并同步发行利率更低的新债,以优化负债结构、节约利息支出;另一方面,部分中小银行则出现了“拒绝赎回”的情况,这种分化主要源于银行个体资本充足状况与再融资能力的差异。中小银行“不敢赎”的核心原因是资本充足率压力,由于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如果他们选择赎回旧债,会因自身信用风险较高而无法成功发行新债进行接续,将直接导致资本金净减少,可能触发资本充足率跌破监管要求的风险。因此,这些银行宁愿选择不赎回,也不敢冒险承担再融资失败带来的资本瞬时缺口。

中泰证券银行分析师马志豪认为,对于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红线的银行,若面临赎回旧债后可能无法成功发行新债的困境,必须采取审慎而多元的资本管理策略。首先,核心策略是强化资本内生积累,通过提升盈利水平、优化业务结构、严格控制成本,并将利润更多地留存补充资本,减少对外部融资的过度依赖。其次,需积极拓展其他资本补充渠道,例如加速处置不良资产以释放资本占用,推动地方政府专项债注资,或考虑发行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等其他符合监管要求的资本工具。最后,必须制定周全的应急预案和沟通方案,包括在决策赎回前进行严格的市场测试以评估发债可行性,以及提前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说明资本规划并争取理解,甚至在极端情况下申请临时性的监管宽容措施,为可能的资本补充操作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

(编辑:曹驰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