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奇掌舵、吉利撑腰 千里科技携AI新故事赴港IPO
2025-10-25 04:10      作者: 夏治斌 石英婧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夏治斌 石英婧 上海报道

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01777.SH,以下简称“千里科技”)近日披露招股书,冲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这家前身为力帆股份的企业,在经历破产重整、吉利集团入主后,转型为一家智能出行科技公司,正以“AI+Mobility(出行)”的新故事开启新征程。

千里科技曾是国内摩托车和汽车制造业的重要参与者,但其传统业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陷入困境。2020年经司法重整后,由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通过满江红基金接手并实现转型。

印奇是千里科技的董事长。李书福对印奇的欣赏溢于言表,他曾在不久前的活动中回忆道:“我当时在全国寻找聪明人,偶然有一次见到印奇,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拍即合。”

现在的千里科技已经实现转型。招股书显示,千里科技正在构建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Robotaxi在内的三大AI解决方案,并与吉利集团、奔驰数字技术等形成深度生态协同。

不过,千里科技上述三大AI原生技术解决方案尚未贡献收入。此外,千里科技因与吉利集团的深度绑定引发市场关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吉利集团均是千里科技的最大供应商与最大客户,同期来自吉利的采购额占比最高达50.4%,收入贡献占比最高达39.7%。

对于公司港股IPO、如何平衡对吉利生态的依赖与外部市场拓展、是否已有计划降低对吉利集团的依赖、公司AI业务上的商业化实现路径等相关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联系千里科技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不主动对外发声,有关问题以公开的信息为准。

从力帆到千里科技

提起力帆这个名字,外界更为熟悉的是它摩托车制造商的身份,它曾是国内摩托车行业的佼佼者,后因汽车及摩托车产业结构转型和市场竞争加剧及管理问题,陷入经营泥沼。

2020年,力帆股份陷入破产重整。关键时刻,李书福通过满江红基金介入重组,并注入技术、资金与战略资源,推动公司从传统整车制造向“AI+Mobility”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2024年11月,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印奇当选力帆科技董事长。2025年1月,印奇提出全面拥抱“AI+车”战略。同年2月,力帆科技更名为千里科技,凸显企业转型决心。

697页的港股IPO招股书,千里科技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战略转型图景,这家曾以汽车、摩托制造为核心的企业,正全力押注“AI+Mobility”赛道,试图在智能出行浪潮中抢占先机。

不过,千里科技的收入结构仍以传统业务为基。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的汽车销售贡献收入占比分别为66.8%、55.2%、60.0%、62.6%,摩托销售占比分别为24.6%、30.3%、30.7%、30.8%。除此之外,千里科技还通过销售通用机械和房地产及备件等杂项销售,产生小部分其他收入,占比分别为8.6%、14.5%、9.3%、6.6%。

记者注意到,背后有吉利集团的多重赋能,千里科技目前的汽车业务主要以“睿蓝”品牌为核心,涵盖面向大众市场的睿蓝7、睿蓝8新能源车型,还有专注于换电模式的车型。

这几年,千里科技不断提升AI出行能力,这也是支撑其赴港上市估值想象力的重要部分。2022年至2024年,千里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0.91亿元、2.15亿元和4.07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2.88亿元,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截至2025年6月,公司拥有超2450名研发人员,其中1605人专注于技术解决方案开发,形成了从硬件工程到AI算法的完整团队架构。

“我们相信,AI技术势必将革新出行格局,我们已进行战略性转型,并透过整合技术及产业资源,发展成为以AI为中心的企业。通过将先进的AI技术融入业务营运,我们已形成包括制造、AI能力以及软件和硬件研发的全栈式、以模型为中心的‘AI+Mobility’能力。”千里科技方面称,“我们相信,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与Robotaxi是‘AI+Mobility’的核心领域,因为这些解决方案精准聚焦了AI在现代交通领域中,能够发挥最大功能价值、商业价值与战略价值的关键场景。因此,我们在AI转型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便是构建一套全面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组合;随后,我们逐步将解决方案范围拓展至智能座舱与Robotaxi领域。”

不过,截至目前,千里科技的AI原生技术解决方案尚未贡献收入。千里科技方面也直言:“倘若‘AI+Mobility’市场的增长低于预期,倘若我们的技术未能获得使用者及产业合作伙伴接纳,或倘若无法有效应对安全及监管挑战,对我们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需求可能会下降。任何该等风险均可能会对我们的业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长期前景带来重大不利影响。”

实际上,千里科技将未来押注在“AI+出行”领域,但这个赛道既充满机遇,也面临重重挑战。千里科技虽然在技术层面取得了多项突破,但这些技术的商业化前景仍存在不确定性。

记者注意到,在招股书中,千里科技也明确指出了这方面的风险:“由于‘AI+Mobility’驾驶市场仍处于早期阶段,其增长及普及步伐仍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智能驾驶技术的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状况、政治及监管发展、技术成熟度,以及公众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知。因此,我们难以准确预测我们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市场商机的规模及时机。”

背靠吉利利与弊

在千里科技的转型发展中,吉利集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招股书显示,吉利集团既是千里科技的第一大客户,也是第一大供应商。这种深度绑定,可以让千里科技在技术平台、供应链、海外渠道等方面获得吉利集团赋能,这种优势也是千里科技港股IPO的重要加分项。

9月28日,在“AI重庆智驾之夜暨千里科技品牌发布会”上,李书福出席,并称与印奇的相识是“一个更聪明的人”介绍来的,在第一次见印奇时“考核”了他,并认可了他。

招股书显示,吉利集团是千里科技的第一大供应商,为其提供整车、整车成套件及核心零部件。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从吉利集团的采购金额分别为40.22亿元、33.87亿元、19.63亿元、10.49亿元,占同期总采购额的比例分别达50.4%、50.1%、29.3%、29.7%。

吉利集团也是千里科技的最大客户。招股书显示,其来自吉利集团的收入分别为34.23亿元、22.49亿元、21.44亿元、13.7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 39.7%、33.6%、30.8%、33.2%。

千里科技在招股书中提到:“我们亦预期将向吉利集团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董事已确认,在往绩记录期间,我们与吉利集团之间的销售与采购并非互为条件、相互关联或被视为一项交易。我们与吉利集团的交易按合理公平的定价条款以公平基准进行磋商。”

今年6月,千里科技与若干第三方成立千里智驾作为合营企业。随后,千里科技控制千里智驾逾50%的投票权,并对其董事会行使有效控制,千里智驾已成为千里科技附属公司。

记者注意到,千里科技与吉利集团的深度依赖也引发了市场担忧。如何平衡与客户的业务关系,也是千里科技需要面对的问题。千里科技方面表示:“我们专注于与主要战略性客户的全面协作,借此产生可持续的收益来源,并建立长期战略的关系。例如,与主要OEM合作使我们能够加入该OEM产品系列中的多个型号,以获取经常性收入来源及OEM推出新型号时带来的交叉销售机遇。我们保留现有客户及吸引新客户对我们的成功至关重要。”

千里科技方面称:“我们的客户参与可能因多项原因而下降,包括其对我们解决方案的满意度、竞争解决方案的定价及质量、整体经济状况和我们客户的业务需求或营运变动。倘若我们未能有效适应不断发展的行业趋势,就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进行创新以应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我们可能难以维持与现有客户的关系或继续吸引新客户,而我们的客户可能因任何原因而减少使用我们的解决方案,继而对我们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吉利集团为我们的联属人士,是我们的重要战略业务合作伙伴。”在招股书中,千里科技方面也坦言,“于往绩记录期间及直至最后可行日期,我们与吉利集团保持稳定的关系,且我们与吉利集团的合作并无重大中断或争议。我们预期将继续维持与吉利集团的关系。”

除了与客户方面的关系外,千里科技面临的资金压力,也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相关数据显示,千里科技2023年和2024年分别亏损2.62亿元和3.29亿元。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故此次IPO募资的一部分将用于AI战略的实施和研发能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