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
10月24日,国产人形机器人公司加速进化正式推出了入门级具身智能开发硬件平台——Booster K1,首批100台限时售价2.99万元起,即日起在天猫、京东电商平台及海外渠道发售。
加速进化CEO程昊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记者表示,与许多公司“先Demo+后预售”的模式不同,K1在发布之前已经过多轮升级优化,技术成熟度与场景适配性得到了验证。在今年7月份举行的巴西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事中,德国HTWK队使用K1赢得了“小型组”冠军。
与此同时,加速进化提出了“百城万校”计划,指在未来三年里,将会和1000+高校、2000+职业学校、7000+中小学校进行课程合作,推动机器人教育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的普及。
商业化进展:出货量达700台以上
加速进化创立于2023年8月,作为创始人的程昊拥有清华大学本硕背景,其间曾参与“清华火神足球队”等项目。基于此,加速进化的早期战略聚焦在科研教育领域。2024年8月推出了身高1.2米、重约30千克的Booster T1人形机器人。在今年8月举行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足球比赛项目的参赛队伍均使用了Booster T1。而在大众视野中,加速进化也常常是以“踢足球的、小个头机器人”的标签被大家认知。
加速进化副总裁赵维晨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在2025年的出货量超过700台,2026年产能有望提升至数万台。仅今年1—6月,加速进化在全球共交付数百台,覆盖20多个高校与科研机构,海外客户占比超过50%。
对于新产品K1的定位,程昊表示,K1是一款入门级的具身智能开发硬件平台,身高94厘米,重量约20千克,面向教育、家庭以及开发需求市场。K1设置了极客版、教育版和专业版三个版本,以满足不同的开发需求。在他看来,“2.99万元的限时售价,有利于打破具身智能技术门槛高、应用成本高的长期瓶颈,为具身智能的开发普及扫清关键障碍”。“让具身智能的开发不再只是博士生和专家的专利,高中生甚至青少年也能成为机器人的开发训练者。”
在K1发布会现场,加速进化与北京机器人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鲸海拾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等多家渠道商达成了合作,经销商现场签约订单超过千台。
面对行业存在的交付延迟、产品稳定性等质疑,赵维晨表示,加速进化推出“3倍赔偿”承诺——指用户在“双11”前支付全款的订单,如果在今年12月底没有得到交付,加速进化将给予3倍赔偿,并且在交付硬件本体的同时配套软件开发支持,目的在于建立市场信心,推动行业服务标准升级。
重点落地场景:教育、赛事及展演
“加速进化提供的不只是机器人硬件产品,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具身智能的繁荣生态与价值闭环。”赵维晨如是指出。
针对K1的重点主打场景,加速进化给出的回答是落地在教育、赛事及商业展演三个场景。其中,在机器人教育及赛事解决方案方面,实现课堂教学、科研实验、赛事竞技的深度融合。赵维晨发布“百城万校计划”,提出要在未来三年之内进入1000所高校、2000所职业院校以及7000所中小学校。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暗流资本首席科学家、iCanX创始人张海霞认为,加速进化小尺寸的人形机器人设计易与人类产生情感互动,同时机器人教育及使用普及已成为当下教育的重要课题。
在赛事解决方案方面,赵维晨介绍,加速进化瞄准和布局三类赛事,一是国际赛事,如RoboCup世界杯、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二是国内赛事,如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华北五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三是加速进化品牌赛事,首个“机器人足球超级联赛”将于2025年12月启动。
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国际联合会副主席、RCAP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国际理事会主席周长久指出,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不仅是一项竞技比赛,更是推动高标准和培养顶尖人才的重要平台,能够促进技术迭代加速以及产业生态的繁荣。
需要指出的是,在加速进化推出K1的前一天,松延动力推出了一款万元以内的人形机器人产品。而在此之前,宇树科技也推出了售价为3.9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R1。这些动作表明,一方面国产机器人整机厂商正在争相探索入门级市场的商业空间,由此推动行业整体价格下探,有利于机器人的落地渗透;另一方面在人形机器人真正打开C端消费市场、迎来真正爆发之前,不少厂商都将商业化战略投向了科研教育、商业展演等场景,由此市场竞争或加剧,而加速进化的“百城万校”三年目标能否达成、是否能在市场站稳脚跟,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燕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