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10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促进养老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出养老理财产品试点地区扩大至全国,且试点期限三年。
《通知》还提到,鼓励试点理财公司发行十年期以上,或者最短持有期五年以上等长期限养老理财产品,并研究建立养老理财产品转让、质押等服务机制。
这些政策变化,意味着此前仅在10个城市试点的养老理财业务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养老理财作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被赋予更多期待。
全国试点解绑流动性困局
Wind数据发现,截至2025年10月31日,目前市场上有10家银行理财公司发行了53只养老理财产品,合计募集规模达1079.61亿元。
“与其他养老产品相比,养老理财产品风险收益较为稳定,以固收类为主,风险等级多为R2,收益稳定性优于个人养老金基金,且整体收益率高于养老储蓄;且费用低,多数产品免收销售费和赎回费,管理费和托管费低于普通理财产品,适合大众长期持有。”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王润石介绍称,目前,最受欢迎的养老产品是养老储蓄和养老理财,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养老储蓄因保本保息和高流动性(可提前支取)更受风险厌恶型投资者青睐。
养老理财则凭借较高收益和长期增值能力吸引中等风险偏好人群。例如,贝莱德建信理财发行的十年期产品近一年收益率达7.72%(《金融时报》2025年10月30日报道),显著高于储蓄和保险。其“固收+”策略在严控风险的同时,通过长期持有平滑波动,满足了投资者对“稳健增值”的需求。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提供的数据进一步印证了养老理财的业绩表现:“目前来看,养老理财产品在收益稳健性与风险控制方面表现突出,近一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0.12%,显著高于货币基金,但其最大回撤远低于FOF基金,体现出稳中求进的核心特征。养老理财产品因收益相对较高、风险可控,正成为中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优选。”
不过,此前养老理财产品推出新品的速度较为缓慢。自2021年12月3日养老理财启动试点以来,近四年时间里,养老理财产品仅53只。
王润石向记者分析称,现有养老理财产品以五年期为主,十年期产品仅1只,封闭期过长导致投资者参与意愿受限,投资者因“资金锁定时间长”放弃购买。为平衡稳健性与收益性,底层资产多集中于高评级债券和非标债权,同质化严重。2022年理财行业“破净潮”后,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更倾向于短期、低波动产品。保守型投资者占比同比上升,长期养老理财吸引力下降。
娄飞鹏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通知》明确养老理财产品将实现试点全国化、单家理财公司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规模上限提升至净资本扣除风险资本后余额的5倍,并鼓励发行十年期以上或最短持有期五年以上产品,叠加与个人养老金账户自动对接机制,将对养老理财市场产生系统性重塑,有望推动市场规模跨越式增长,释放供给能力,丰富养老产业资金来源,提升产品可得性与普惠性,降低投资者选择成本,提升资金沉淀率。
王润石亦认为,此次《通知》的变革将缓解“锁定期过长”的痛点,投资者可通过二级市场转让未到期产品,或用产品质押获取应急资金。“要求理财公司建立长期考核体系,将投资者长期收益纳入投研和销售团队的薪酬评价,避免短期业绩压力导致的产品设计趋同,也将推动更多差异化产品问世。新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可自动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名单,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形成联动。”
同质化与流动性瓶颈突显
尽管前景可期,但养老理财产品仍面临诸多待解决的问题。
娄飞鹏指出,养老理财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品期限普遍偏短,期限错配突出;产品同质化严重,多数产品采用“固收+”策略,收益与风险特征趋同,缺乏基于年龄、健康、照护需求的场景化、差异化设计。
王润石赞同上述观点,他建议,未来需要进一步丰富产品形态,例如推出挂钩养老产业REITs或医疗健康主题的定制化产品。
另外,娄飞鹏认为,目前养老理财产品权益类资产配置不足,固收类资产占比超75%,混合类产品虽有收益弹性,但权益仓位普遍低于15%,难以有效提升长期回报;部分产品配置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虽收益较高,但缺乏二级转让机制,流动性差、估值不透明,在极端市场下可能引发净值波动。
“养老理财凭借稳健收益和普惠性设计,已成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通知》通过扩大试点、优化流动性机制和强化长期考核,有望破解产品同质化和流动性不足的瓶颈。然而,其进一步发展仍需解决资产配置创新、信息透明度提升和税收政策协同等问题,最终实现从‘产品销售’向‘养老规划服务’的转型。”王润石说。
另外,税收政策是影响养老理财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王润石强调,税收优惠与制度协同目前养老理财仅可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享受税收递延,而商业养老保险和储蓄型保险可享受更高额度的税前扣除。未来需推动税收政策向养老理财倾斜,例如允许特定长期限产品的收益免税,以增强其竞争力。
(编辑:杨井鑫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