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

安徽富豪曹仁贤掌舵的阳光电源(300274.SZ)迎来“高光时刻”。
10月28日晚间,阳光电源公告披露,其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64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118.8亿元,同比增长56%。与2011年上市之初1.73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如今业绩规模已增长约68倍。
业绩飘红带动股价同步走强。截至10月30日收盘,阳光电源股价上涨1.67%,报收194.68元/股,总市值为4036亿元。相较今年4月7日55.7元的阶段低点,其股价在半年内累计涨幅超过240%。与此同时,曹仁贤的财富也“水涨船高”。《2025胡润百富榜》显示,曹仁贤夫妇以675亿元财富位列百富榜第76位。
作为一家拥有近三十年历史的能源企业,阳光电源业务已覆盖“风光储氢电”五大赛道。如今,在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爆发的浪潮下,阳光电源于近期宣布进军AIDC(AI数据中心)电源赛道,并且,其还计划赴港上市,持续推进全球化布局。
对于业绩增长和业务拓展等问题,阳光电源方面于10月29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内容以交流纪要及公告为准。业内人士指出,阳光电源的业绩表现是其综合竞争力与数十年技术积累的集中体现,进军AIDC赛道亦具备坚实的技术基础。
储能已成新增长引擎
从光伏逆变器业务起步,曹仁贤逐步将阳光电源版图拓展至光伏、风能、储能、电动汽车及充电、氢能五大核心领域。
目前,阳光电源核心产品涵盖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风电变流器及传动产品、新能源汽车电控电源及充电装备、氢能装备等,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2025年上半年,光伏逆变器及其电力电子转换设备、储能系统、新能源投资开发构成阳光电源三大收入支柱,营收占比分别为35.21%、40.89%和19.29%。其中,储能系统一跃成为第一大主营业务。
光伏逆变器作为阳光电源的起家业务,在2011年上市时收入占比超过90%。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产品出货量连续十年全球领先,2024年全球市占率约25.2%。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53.27亿元,同比增长17.06%,毛利率保持35.74%的较高水平,核心产品竞争力持续稳固。
2013年,阳光电源切入光伏电站业务,成立电站事业部;2014年年底,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以下简称“阳光新能源”)正式成立,专注电站开发、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该业务曾备受曹仁贤重视。2019年电站系统业务营业收入占比一度超过60%。2023年,阳光电源曾计划分拆阳光新能源独立上市。
受新能源电力市场化政策(业内称之为“136号文”)调整影响,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的新能源(电站)投资开发业务实现收入83.98亿元,同比下滑6.22%。阳光电源方面解释称,主要是“136号文”对家庭光伏产生一定影响,但通过加强风电场开发与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该业务的净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毛利率略有提升。
相比之下,储能业务则实现高速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阳光电源储能发货量同比增长70%,海外发货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3%攀升至83%。上半年,其储能系统业务营业收入达178.03亿元,同比激增127.78%,毛利率为39.92%。回溯至2020年,彼时储能业务收入占比仅为6.06%。如今,短短五年间其已成长为阳光电源的第一增长引擎。
阳光电源业绩表现无不让光储同行艳羡。泓达新能创始人刘继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中国光伏、储能行业面临供需错配压力,不少产业链制造端企业出现亏损或业绩下滑,但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地缘政治等因素,电力供应缺口较大,能够提供完整用电解决方案的企业备受青睐。阳光电源在工商业光储、微网储能和大型光储系统领域均具备完整解决方案,且逆变器和储能变流器产品相较于组件、电池环节更具智能化、数字化优势,贴近终端用户,更能解决用户痛点;加之上游价格下降而终端价格稳定,为综合解决方案商带来了更大利润空间,这也是阳光电源业绩表现优异的原因。
打造第三增长曲线
全球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催生了数据中心建设热潮,也推动AIDC电源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AIDC电源市场需求规模将从2024年的49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6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2.2%。
在此背景下,阳光电源于近期宣布进军AIDC电源赛道。华泰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5月,阳光电源已设立合肥阳光源智科技有限公司,旨在布局AIDC电源业务。
阳光电源方面表示,将致力于为下一代AI数据中心提供高可靠、高效率、高功率密度的全栈式电源解决方案,产品线覆盖从中压电网到芯片层级的全链路电源产品,尤其侧重在高压直流架构相关的系列产品。同时,为加速高压直流架构的产业化,阳光电源还布局了服务器内部电源等相关产品。
从发展趋势看,AIDC供电架构路线正向800V HVDC(高压直流)进化演进。今年5月,英伟达宣布拟自2027年起推动数据中心机架电源从传统的54V直流向800V高压直流转变,以支撑单机架功率超1MW的下一代AI数据中心。
而早期数据中心的供配电架构多采用传统UPS(不间断电源)方案。刘继茂向记者表示,传统UPS电源因转换效率仅90%—92%,在AI服务器单机功率飙升至30kW—50kW的背景下,已难以满足能效比(PUE)要求。
“风电变流器与储能变流器的技术架构(三相交流输入—直流高压输出)与HVDC高度相通。因此,阳光电源在电力电子技术的积淀可直接迁移至AIDC领域。”刘继茂说。
阳光电源方面也阐述了布局AIDC业务的逻辑:数据中心电源正从以UPS为主的交流供电系统向800V直流供电系统演进。在高压领域具有优势,公司拥有布局技术基础和条件,逆变器与储能系统普遍采用1500V和800V;在固态变压器(SST)领域,已开展35KV固态变压器技术预研约10年;此外,数据中心客户对绿电直供需求强烈,英伟达发布的白皮书明确提及SST配储方案,公司可提供精准供电解决方案。
据了解,阳光电源AIDC电源业务布局和团队建设将采用高起点定位,重点瞄准海外市场,计划与国际头部云厂商、国内头部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推进产品立项与开发,力争2026年实现产品落地及小规模交付。
东吴证券分析认为,阳光电源把握AIDC快速发展机遇,依托电力电子技术优势布局相关业务,有望在明年推出产品,打造公司第三增长曲线。
资本版图再扩容
阳光电源如今的行业地位,离不开创始人曹仁贤及其核心团队的长期耕耘。
1997年,曹仁贤辞去大学教职创立阳光电源,初期主营传统电源产品。2002年参与“送电到乡”光明工程后,他敏锐捕捉到光伏市场潜力,次年推出首台自主研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奠定公司发展方向。
2011年,阳光电源登陆A股市场,股价与市值的持续上涨推动曹仁贤个人财富不断攀升。截至2024年年底,其持有阳光电源6.31亿股股份,按目前的股价计算,持股市值超过1200亿元。
在战略与管理层面,曹仁贤不仅把握关键发展方向,更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的核心管理团队。在阳光电源高管中,顾亦磊、吴家貌、赵为、张许成等均为入职多年的“老将”,且均具备硕士或博士学历,分掌光储等技术与管理、营销、研发、电站投资开发等关键业务。2024年,顾亦磊、吴家貌、张许成、赵为税前报酬总额分别为1750万元、1294万元、512万元、403万元,持股数量分别为63万股、52.5万股、15万股、990.64万股。
尽管历经光伏行业多轮周期波动,阳光电源不仅未被市场淘汰,反而实现“风光储氢电”五大赛道全面领先。在创业28年、上市14年后的2025年,曹仁贤再次为阳光电源擘画了全球化资本布局的新蓝图。
2025年8月,阳光电源宣布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目前已递交上市申请资料。阳光电源方面表示,此次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化品牌形象,打造多元化融资渠道,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位光伏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分析,阳光电源赴港上市将获得港股资本市场背书,助力其拓展海外市场、增强融资能力;在全球贸易摩擦持续的背景下,扩大海外产能,增加销售区域范围,强化全球化布局是行业必然趋势,此举将进一步推动阳光电源光伏、储能及AIDC业务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阳光电源曾公告筹划控股子公司阳光新能源分拆上市;次年,阳光新能源取得泰禾智能(603656.SH)控制权。
未来,曹仁贤的资本棋局将如何“落子”,仍有待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