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化股份谋求“A+H”上市 利润“三连降”困局待解
2025-11-01 03:11      作者: 陈家运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经记者 陈家运 北京报道

近日,在氯碱化工行业深耕五十余年的滨化股份(601678.SH)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拟构建“A+H”双融资平台。

据招股书披露,本次募集资金重点投向绿能项目建设、高端化转型、海外市场拓展及研发能力提升四大方向,旨在推动“新能源+化工”融合战略的落地。

“港股市场能够为滨化股份提供更广泛的投资者基础和多元化融资渠道。”中研普华研究员邹志丹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滨化股份赴港募资计划投向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据悉,相关项目建成后,年自发自用电量达4.24亿kWh,绿电占比超60%,不仅大幅降低碳排放,也顺应了全球低碳发展趋势。

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

滨化股份主要从事有机、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烧碱和环氧丙烷等。

作为国内氯碱化工领域的老牌企业,滨化股份近年却业绩承压。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滨化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8.92亿元、73.06亿元、102.28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1.78亿元、3.83亿元、2.19亿元。

为扭转业绩滑坡局面,滨化股份试图通过产能扩张重构业务增长曲线。

2024年5月11日,滨化股份披露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不超过14亿元,募投计划包括24万吨/年环氧丙烷项目。该项目已于今年5月投产。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内环氧丙烷产能集中释放。除了滨化股份外,还有多家公司也在积极扩产。

卓创资讯环氧丙烷分析师冯娜向记者分析,自2024年起,新增产能持续投放,但下游需求增长缓慢,环氧丙烷行业逐步进入供应过剩状态,区域间竞争激烈,套利窗口多处于关闭状态,供需矛盾逐步显现。

据金联创统计,2025年上半年,环氧丙烷氯醇工艺成本约8097元/吨,行业整体亏损520元/吨,较去年同期下滑346.44%,较去年下半年下滑664.95%。

金联创分析师孙珊珊向记者表示:“环氧丙烷价格跌幅大于原料,是利润大幅收缩的主因。”她补充说,2025年上半年环氧丙烷扩能装置继续落地消化,供应端多时段保持充裕状态;需求端“旺季不旺”延续;贸易关税、地缘政治冲突、海运成本走高等因素也分时段利空下游制品需求量。在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2025年国内环氧丙烷价格震荡下跌。

滨化股份的业绩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财报显示,滨化股份在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3.5亿元,同比增长61.36%,但扣非归母净利润仍亏损1328万元,同比下降112.6%。

对于上述业绩表现,记者联系滨化股份方面置评,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滨化股份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坦言,环氧丙烷市场面临价格下跌、利润下滑、供应过剩和需求疲软的挑战,新增产能持续落地,价格多保持低位。

“新能源+化工”前景几何?

在传统业务承压的背景下,滨化股份以高端转型寻求突破,拓展湿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等业务,目前已进入“旧动能承压、新动能培育”的关键过渡阶段。

此次赴港上市,正是其借助国际资本推动转型的重要一步。

根据规划,本次募资将重点投向绿能基础设施、高端化布局、海外市场开拓及研发能力提升四大领域,以此推动“新能源+化工”转型,进一步巩固行业竞争力。

在绿能基础设施方面,滨化股份计划将部分募资投入滨州北海经济开发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包含160MW风电、100MW光伏及130MW/260MWh储能装置。

项目建成后,滨州北海基地绿电使用率将突破60%,年自发自用电量可达4.24亿kWh,能有效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按照规划,该绿能项目将于2025年年底前启动施工,2027年前完成建设并正式投入运营。

在高端化布局上,滨化股份将聚焦电子化学品赛道,填补高端产能空白。公司拟在滨州阳信建设年产能1.7万吨的高端电子化学品生产设施,核心产品锁定剥离蚀刻液等半导体产业链关键材料。

此外,滨化股份还将加强海外市场开拓。随着MTBE化工品海外销量的持续增长,滨化股份计划进一步布局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研发方面则将聚焦于研发沿产业链下游延伸的高附加值产品,如生物基五亚甲基二胺、四氯丙烯和联苯乙酸,以及开发新的加工机械,如碱性水电解槽。

对此,邹志丹表示,港股平台将为滨化股份提供国际资本通道,有助于整合全球资源,加速“滨化”品牌国际认证(如EcoVadis),并推动电子级氢氟酸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至日韩地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在邹志丹看来,通过国际资本支持,滨化股份可加速G5级氢氟酸等高端产品的迭代,缩小与欧美、日韩企业的差距,提升其在全球绿色化工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这对推动其高端化转型发展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