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清明节,用航天科技带你见证一场太空上的“星葬”
2022-04-05 10:04      来源:中国经营网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今年的清明节,袁爷爷的墓前摆放着稻穗和小提琴,英雄王伟墓前的战机模型越来越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的警号130285被女儿重启,40位烈士开始寻亲……铭记,就是最好的缅怀。

怀念从来都是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力量,社交平台上发起的“我记得你我想念你”话题下,记录着人们对烈士、院士、英雄和亲人们各式的思念。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去世人口达到1014万人,比2020年增加16万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到来,如何怀念先人,用何种方式让自己被怀念,也成为越来越多人讨论的话题。2021年清明节,中国民营航天公司星愿航天曾发出的“星葬,中国太空葬,启航”引起了广泛关注。近日 ,星愿航天再现“星葬计划”,将童话里“变成星星守护你”变为现实。

太空纪念馆升空满月 星葬计划再现

3月5日14 时01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六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02批卫星(其中一颗被星愿航天冠名为“一土号星愿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任务还搭载发射了一颗装载着全球首个“太空纪念馆”的遥感卫星——“暄铭星愿卫星”。

暄铭星愿卫星内部搭载了一批个人纪念品,可以在不影响卫星功能的前提下将纪念品当做卫星配重载荷装入卫星发上太空。同时,纪念品提供者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太空纪念馆”查询纪念品信息。这次的发射实验也为星愿航天开启“星葬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值太空纪念馆升空满一个月,星愿航天再次启动“星葬计划”。将逝者的骨灰搭载在卫星内部,在不对火箭、卫星产生额外负担,不影响卫星功能,不造成太空垃圾的条件下,由星葬卫星带入太空,从此让“化作星星遨游宇宙”不再是虚幻的梦想。卫星发射成功后星愿航天还将为逝者亲属开放手机客户端,可以定位卫星并向卫星留言,远程向卫星许愿、扫墓和祭祀。

23323.jpg

思念 是逝者与生者的桥梁

离别,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无法避免的一课。前几天的热搜中有个话题是 “我们为什么要思念张国荣?”在张国荣去世的第19周年,他生前的地方仍然摆满了鲜花,逝去的日子仍然会有很多人在网上表达哀思。有一位粉丝在花束中写道:“春天该很好,若你尚在场”,表达了对哥哥全部的思念。

333232.png

皮克斯的影片《寻梦环游记》中,当不着调的亡灵埃克托回忆起自己心爱的女儿时,当米格在曾祖母面前弹着吉他含泪唱起《Remember me》时,我们能深切地体会到,逝去从来不是终点,只有遗忘才是终极死亡。墨西哥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说:“死亡其实是生命的回照。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 因此,不同于国内庄严沉重的氛围,墨西哥人祭奠先人,都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将本该静谧的祭典办成盛大的庆典。

星葬 是为了银河中的再次相遇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被头顶灿烂的星空所吸引,如果说年轻时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多年以后但愿归处也有星河浩渺。于我们而言,地球是创世之初的神话,而对漂泊的灵魂来说,宇宙便是最终的归宿。跟随火箭回归太空,每个人都将看见属于自己的星空。

曾经“逝去”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禁忌,人们尽量避免谈论,也不愿思考它,但却还是挡不住经历人生一次次的分别。其实大可不必害怕别离,只要还记得那个想念的人,一定会在某一刻,以一个温柔的姿势拥抱你,和你重逢。在铭记和思念面前,所谓生死,不过是渺小沙粒。

444.jpg

自《星际迷航》编剧吉恩•罗登伯里的骨灰1997年被成功送入太空,20年来已有超过300人追随他完成这种新式葬礼。星愿航天的“星葬计划”,让“逝去的亲人变成天上的星星”不再是童话,将抬头仰望变成最浪漫的思念。

斯人已逝,生者更应该奋发前行,我们走过的路,是前辈们不再继续的时间。往后每一个四季的流转,抬头仰望亲人的瞬间,整个星空都将归为绚烂的银河。因为,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如果有一天在银河相遇,星空将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