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产品提前终止 银行理财市场持续优化
2023-12-08 09:12      作者:慈玉鹏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慈玉鹏 北京报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期有多款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整体来看,各理财公司提前终止理财产品的原因或有多种,例如产品线更新换代、投资业绩不及预期、产品规模大幅下降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投资者应理性看待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此举或有助于投资者及时止损。理财公司及银行机构更多是从勤勉尽责的角度出发而做出的决定,及时做好通知及资金兑付工作,或有利于投资者。

提前终止

近日,一家理财公司提前终止旗下一款理财产品。该产品成立于2022年12月29日,公司公告称,根据市场及投资运作情况,为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经审慎评估,拟定于2023年12月6日提前终止本理财产品。

对于后续处理,该理财公司表示,将于产品提前终止日后2个工作日(内),根据实际投资结果向理财客户及代销机构一次性划付理财本金及收益(如有),代销机构客户的理财本金及收益(如有)的具体到账账户、到账日及到账时间以代销机构划付规定为准。

该理财公司11月1日至12月8日,共有6款理财产品提前终止。除上述理财公司外,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近期均存在旗下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

普益标准研究员杨国忠表示,理财产品有多种提前终止的理由。今年整体来看,各理财公司已有约1000款产品提前终止,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是在正收益情况下提前终止的,主要原因是产品线更新换代。其他因素包括存续规模太低,或者产品表现不佳,理财公司不愿继续运营。还有一部分是结构性产品,在满足触发条件后自动提前终止。银行理财未来会更加注重投资固收类资产,以保持产品收益的相对稳定性。

资管专家周毅钦告诉记者,客观原因方面,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可能是因为认购份额不足以产品成立、所投资产提前到期、所投资市场出现了重大变化等因素。比如有些使用摊余成本法的产品可能产品规模过小。主观原因方面,提前终止运作可能是由于理财产品的实际运作业绩和业绩比较基准出现了较大差距,一般来说,能够调降业绩比较基准解决问题就首选调降,有些理财公司经过权衡,出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最终还是选择提前终止。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周毅钦告诉记者,过去绝大多数产品中,投资者没有提前终止权,且产品收益基本符合客户预期,商业银行主动发起提前终止的情况很少。但是这两年理财产品特别是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由于一些混合型产品的业绩波动较大、存量老产品的合规问题等原因,提前终止的情况逐渐增多。去年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波动造成了一部分权益和混合型产品业绩不佳,有些净值表现明显低于业绩比较基准甚至离保本尚有差距,造成了舆情事件,权衡之下,理财公司为避免引发客户大面积投诉,选择提前终止相关理财产品的运作。

普益标准研究员叶发荣表示,产品提前终止的核心原因在于保障投资者权益,具体包括以下三点:一是经产品管理人综合研判认为,因后续存在不可控市场因素,提前终止产品比维持产品运作更有利;二是该产品的投资业绩不及预期,触发了部分提前终止条款;三是产品规模大幅下降,导致产品规模过小甚至可能无法支撑产品运作成本,为保障投资者利益,从而进行提前终止操作。

叶发荣表示,对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有利于投资者及时止损,减少因理财产品业绩不佳导致的资金损失程度,但是可能会降低投资者对机构投研管理能力的信任。

周毅钦表示,对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或许会打乱投资者原有的资金安排,但理财公司选择提前终止而不是正常到期是有一定的原因,更多是出于对投资者负责这一勤勉尽责的角度考虑,理财公司及商业银行要充分披露相关信息,及时告知投资者并做好资金兑付工作,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叶发荣表示,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综合权衡自己的财务状况、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预期收入、流动性需求等。另外,不盲听、盲信、盲从,不追逐“热门”产品也很重要。

某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理财产品业绩与股市、债市金融市场表现关联较深,前两年市场出现过几次波动的情况,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或与此相关。但目前来看,近期理财市场整体向好发展。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23 年11月共新发2952 只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增加715 只,环比增长32.0%;同比增加650 只,同比增长28.2%,连续10个月同比增长。从理财产品收益率来看,11月债市表现回暖,纯债型和非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3.95%、3.45%,较10 月均有所提升。从存续规模来看,11月末时点存续规模约27.43 万亿元,较上月末提升约0.4 万亿元,日均存续规模达27.42 万亿元,较上月提升约0.56 万亿元,月末和日均规模的环比增速均为年内的较高水平,反映了11 月理财市场的实际需求与投资情绪明显提振。

(编辑:朱紫云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