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豪杰:中国工业机器人前景大有可为
2024-09-19 11:09      作者:李哲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9月12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数智引领 ‘碳’索未来——2024中经能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

在论坛期间,仁新企业集团副董事长、总裁,仁新机器人焊机执行总裁胡豪杰表示:“我们在工业领域的焊接和切割机器人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领先地位。”他表示,美国的焊接机器人仍停留在中国2016年甚至更早之前的水平。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目前美国已基本空心化。工业机器人领域国际化的前景广阔,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大有可为,但这个窗口期肯定不会持续很久。

现在AI“长了脑子”

据胡豪杰介绍,仁新企业集团在北美有合资公司,并在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均有布局。“北美客户在石油天然气行业,一年能做几百个亿,投入巨大,焊工成本很高。因此,对高效、智能的工业机器人需求迫切。”

“在此背景下,我们的工业机器人在该领域大有可为,特别是融合了3D视觉、SLAM自主导航和AI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工业机器人。”胡豪杰强调。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胡豪杰说道:2022年之前,中国的焊接和切割领域主要依赖离线编程技术,通过用相机扫模型生成三维模型,再通过简单的焊缝提取进行焊接和切割操作。在人工智能技术真正应用到焊接机器人之前,这个技术只能用于一些简单的工件。

“可以说,以前的人工智能都只是‘长了眼睛’,而现在的人工智能则真正‘长了脑子’。现在的工业机器人,AI不仅能让工业机器人识别工件,还能识别这是什么类型的工件,哪些是焊缝,哪些不是焊缝,包括焊接参数、焊接工艺。这些都是用人工智能通过视觉识别之后,自动生成轨迹,自动生成程序和焊接操作,过去焊接和切割不了的工件现在都可以轻松完成。以Open AI为代表的大模型的诞生,标志着人工智能带领机器人走向下一个篇章。”胡豪杰说道。

谈及下一步的研发方向,胡豪杰表示,仁新企业集团正致力于“见缝就焊”的技术,以实现针对所有工件的标准化焊接,达到资深焊工的水平。“此外,我们还在探索两足行走的焊接机器人焊工,以适应像船舶制造和一些比较狭窄、高精度的空间领域的全自动化切割和焊接需求。”

助力节能降碳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能效和效率。

胡豪杰向记者分享企业实例:“我们已为大型央企、国企打造的全自动化无人工厂,之前需要百余名操作员工,而通过我们无人化智能工厂的改造,仅需要六名管理人员即可维持工厂运转。这些工厂的工作场景包含了高原地区、高能耗、高危险、高辐射领域,不适合人工操作。现在,通过无人化工厂项目,我们能实现24小时运转,不仅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精度和效率,而且用电量相比原来的老工厂也大幅降低,从而减少了当地的各类排放。”

仁新企业集团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始终将节能减排视为重要任务。胡豪杰解释道:“以石英领域为例,我们采用纯天然矿石压制板材,并出口至欧美。我们把最高端、附加值最高的产业环节留在国内,以此为我国实现碳减排作出一份贡献。”

在胡豪杰看来,我国碳市场目前仍存在诸多不足,如碳交易活跃度不高、市场准入门槛较高以及市场交易主体单一等。“我们集团在环保领域的子公司,每年节省的碳排放其实可以转化为碳积分,这样可以让企业更有意愿做环保。”胡豪杰强调。

胡豪杰向记者介绍:“我们在国内有一家上市公司专注于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每年拆解几百万台电子废弃物,相当于每年节省了大量的碳排放。然而,因为缺乏相关碳指标,要依靠补贴维持运营。以空调回收为例,拆一台空调的成本已经超过了其回收资源的价值,如果没有外部激励,这个产业将难以存活。但有碳市场的激励,我相信企业将更加充满信心。希望在制度层面能够尽快让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环保公司进入碳市场,以科学、合理、客观的方式计算我们所节省的碳排放量,这将为我们提供更多动力去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