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万市民在线抢9000多个夜校名额
2024-10-01 08:10      作者:索寒雪     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旅发布.png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现在,去文化场馆看演出、看展览、听讲座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如何应对这种需求,满足这样的期待,是文化和旅游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重点。

9月30日,《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国新办举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到夜校学习艺术去“充电”,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曾经出现了65万市民在线抢9000多个市民夜校名额的现象。

去夜校“充电”

针对城乡基层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和旅游部首先提出要让老百姓去文化场所更方便,享受更多服务。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司长陈彬斌在国新办发布会现场向记者表示:“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很多城市除了传统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设施以外,又多了很多新面孔,叫做‘城市书房’、‘文化驿站’,这些新型文化空间散布在社区周边,房子不大但内容丰富,方便老百姓到里面看书,看小型展览和演出。”

这些小而美的空间,增长速度非常快。今年8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有3.88万个,比去年增长5000个。

除了开放更多设施以外,文化和旅游部还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延时、错时开放。2022年以后,国家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夏天延长到晚上9点,冬天到晚上8点。

陈彬斌介绍:“这几天大家注意到,为了迎接国庆长假众多的游客,上海、南京、西安、广州的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都开展了延时服务。“

此外,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提升。陈彬斌提到:“这两年来大家可以在网上看到,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出现了市民艺术夜校,由公共文化机构开办,曾经出现了65万市民在线抢9000多个市民夜校名额的现象,这也反映了,到夜校学习艺术去‘充电’,已经成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开放更多场所

针对老百姓需求,文化和旅游部提出让乡村和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现在,老百姓参加文化活动不光是听、看,更多的是想自己唱、自己跳,成为主角、站C位。

“这几年我们持续推动广场舞、合唱、‘村晚’等活动。”陈彬斌表示,“今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为‘村晚’点赞,使‘村晚’从‘小盆景’变成了‘百花园’。”

据了解,仅仅2024年春节就开展了2.35万场文化活动,近亿人参加,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

这些活动都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或文艺团队开展的,到今年注册的团队数量有46万个。这些文艺团体已经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据了解,今年还将举办全国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百团汇演”,带动千团联动、万团参与。

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各种文化惠民工程把优质资源送到基层。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最大问题就是比较缺乏艺术人才。

据了解,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推动向基层选派专业文化干部、文化工作者18.7万人,为基层文化单位培养1.65万人。

陈彬斌说:“我们还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服务,比如,要求全国县级以上图书馆开展盲人读者服务,现在全国图书馆盲人阅览座席超过3.5万个,盲文图书藏量超过150万册。为方便盲人读者,图书馆和相关部门一起合作,把盲文书籍送到盲人家里,组织开展为盲人讲电影、为孤独症孩子提供干预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就是让社会的每个人都感受到温暖。”

陈彬斌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更多的文化场所向群众开放,把更多的文化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