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婷 赵毅 广州报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11月18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关于公开征求《广州市户籍迁入管理规定(修订稿)》(以下简称《规定》)意见。《规定》对广州市迁入户政策进行了修订,除了放宽引进人才及政策性入户条件,同时新增投资纳税入户、安居乐业入户以及优化积分制入户方式。
其中,新增的安居乐业入户引起广泛关注。根据《规定》,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从化区和增城区七个行政区实行区域差别化安居乐业入户。在上述区域内,拥有合法产权住宅房屋且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年的人员,可申请入户。
至此,广州或将成为第一个放开“购房入户”的一线城市。
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研究主管陈雪强对记者表示,新增安居乐业入户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房地产市场需求的释放,有利于带动上述七个区域的销售去化。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其他一线城市或会跟进安居乐业入户政策,有助于促进基于落户需求而购置房产的消费行为。
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广州全市新房可售面积约1553万平方米,去化周期25.5个月。克而瑞广佛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表示,拟实施购房落户的七个区域中,除从化区外,其他区域可售面积均在100万平方米以上,新房供应充足。
有房且缴满一年社保可申请入户
根据《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政府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届满前一年需进行评估,及时启动修订程序。《规定》的出台背景是由于《广州市户籍迁入管理规定》《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广州市政策性入户管理办法》3份文件将于2025年6月到期。为保持政策延续性,需启动相关文件修订工作。
记者了解到,此次修订以“简化程序、降低门槛、拓宽渠道、分类施策、入户全覆盖”为目标,对入户文件进行“五合一”整合简化,并对入户条件进行“二宽二增一优化”,分别为放宽引进人才入户条件、放宽政策性入户条件、新增投资纳税入户、新增安居乐业入户、优化积分制入户方式。公告显示,《规定》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的征集时间为2024年11月18日至12月18日。
根据《规定》的起草说明文件,上述“两个新增”是此次政策修订的主要特点亮点。
一方面,考虑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区域人口密度区域分布不均现象较突出,本着合理有序、渐进适度的原则,兼顾“增量”“存量”需求,广州拟实施区域差别化安居乐业入户。另一方面,考虑广州外来人口超千万,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满足各类人群入户需求,新增投资纳税入户,对“在最近连续 36 个月内,在广州市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累计在20万元以上的人员”,可申请入户。
其中,在安居乐业入户实施区域范围内,拥有合法产权住宅房屋且符合三种条件之一的人员,可申请将户籍迁入广州市。《规定》显示,三种条件包括住宅房屋产权为一人所有的,在广州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年;住宅房屋产权为与配偶、成年子女共有的,有产权人在广州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年,所有产权人均可申请;住宅房屋产权为两人及以上人员共有的,须经所有产权人协商一致并公证确定其中一人申请,其他共有产权人不再适用。申请人须在广州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一年。此外,通过二手房申请安居乐业入户,要求该住宅房屋原户口全部迁出且三年内未用于办理过安居乐业入户。
或促进库存去化
《规定》的起草说明文件显示,政策修订将进一步优化户籍管理工作制度供给,有利于加快推进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让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来穗人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好服务保障广州高质量发展。
李宇嘉表示,此次广州入户政策的调整一方面丰富了多元化入户的框架,为有能力、有潜力入户的人提供了更多选择,另一方面有助于释放消费潜力,稳定市场预期,对其他热点城市有借鉴意义。
“实施安居乐业入户政策短期内将带动有入户需求的购房者入市,加快广州商品住宅库存的去化。从中长期来看,也将为广州带来持续的住房需求释放。”陈雪强表示,此外,放宽引进人才入户条件、取消积分制入户年度名额限制、新增投资纳税入户等政策也将为广州带来人口的持续增长,一方面为广州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将吸引更多的人到广州安居乐业,“长期来看,将对房地产市场的住房需求释放形成一定支撑”。
对于《规定》拟允许七个行政区落户政策的调整,肖文晓表示,实施“购房落户”后,有利于鼓励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在广州购房的积极性,为上述各区引入更多的楼市购买力,促进库存去化,巩固10月以来广州楼市的回稳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在楼市传统销售旺季“银十”前夕,广州取消居民家庭在广州市购买住房的各项限购政策,广州成为全国首个全面放开限购的一线城市。
根据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10月,广州一手住宅网签10418套,总成交面积111.47万平方米,环比分别增长101.74%和98.84%。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广州二手住宅成交量10379宗,环比增长22.5%,同比下降10.9%。
(编辑:赵毅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