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四川省政协委员陈启章:遏制“恶性内卷” 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2025-01-26 03:01      作者:陈雪波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陈雪波 成都报道

陈启章.png

“‘恶性内卷’源于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不公平竞争和行业管控缺失,导致企业利润缩减,创新受阻。”近日,四川省两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政协委员、中自科技董事长陈启章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主体之间已经出现了“恶性内卷”,因此亟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强化商协会监管,构建科学评标体系,以综合整治市场乱象。

什么是“恶性内卷”?陈启章介绍,不管是在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中,都普遍出现了产品卖出“白菜价”的现象,企业利润被挤压,难以持续投入研发,这些影响了企业创新活力和构建核心竞争力。

然而,企业之间的“恶性内卷”并不是偶然现象。记者注意到,近期已经有钢铁、快递、消费品等多个行业协会发出了抵制恶性竞争的倡议。

“恶性竞争”蔓延至多行业

陈启章告诉记者,“恶性内卷”现象并非个例,而是广泛存在于多个行业之中。以光伏行业为例,尽管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早已设定了光伏组件的最低成本价,但在实际招标过程中,多家企业的中标价格仍然远低于此线。

在他看来,产生“恶性内卷”的原因与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不公平竞争、行业协会商会监管缺位等因素有关。企业侵占知识产权的违法成本过低或违法不易受到追责,被侵权企业收集证据难,案件审理时间长。

而一些大型央企国企作为甲方,在项目或成套设备招标采购中,采用简单粗暴的评分标准,即最低价中标,损害制造业企业的合法权益。近期,多次出现央企光伏项目招标的最高限价低于行业协会公示成本价的情况,有的产品交付后重新确定更低的结算价,甚至有些已结算多年的货款还被客户要求退价差。此外,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后,未能发挥行业指导、监督等作用,没有有效手段管控行业“内卷”。

陈启章认为,“内卷”现象将导致市场失灵、企业竞争力下降,如任由其持续下去,必然导致我们在技术和资本领域被“卡脖子”,因此亟待出台相关政策,及时干预、综合整治。

其实,多个行业已经在公开呼吁抵制恶性竞争行为。2025年1月20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联合广大会员单位向社会各界发出了《抵制“内卷式”竞争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倡议书指出,“内卷式”竞争本质上是一种低水平、重复性的过度竞争,它消耗了大量资源,却未能推动行业的实质性进步。在这种模式下,企业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惜采用低价倾销、互踩互黑等手段,导致行业效益持续下降,创新活力受阻。

此外,钢铁行业和快递行业也未能幸免于“内卷式”竞争的侵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姚林在近期会议上表示,钢铁市场供需严重失衡,部分企业放量生产、低价取胜的思维惯性仍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而快递行业则因同质化恶性竞争频发,导致合理成本和利润进入不合理状态,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多方协力及时干预

在陈启章看来,“恶性内卷”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亟须多方协力进行干预。他认为,首先应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企业侵占知识产权的违法成本过低是当前“内卷”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应开辟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绿色通道,对重点中小企业的相关知识产权予以重点保护,并通过调解、仲裁、诉讼等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提高案件审理速度,强化执行力度。

其次,政府应更好地发挥对市场的调控作用。陈启章建议,政府应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弥补市场缺陷、矫正市场失灵。通过引导地方国资平台、投资基金、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投向科技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的培育,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差异发展、适度竞争的产业体系。这将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价格战、扎堆跟风、产能过剩等问题。

此外,强化行业商会协会的监管服务职能也是遏制“恶性内卷”的重要手段之一。陈启章提出,行业协会商会应健全行规行约,加强对本行业产品、服务、竞争手段、经营作风的监督。通过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同行利益关系、维护行业间的公平竞争和正当利益关系,实现行业的高水平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同时,涉及产业投资项目的立项评审也应征求商会协会及有关专家的意见。

不容忽视的是,构建更加科学的评标体系也是遏制“恶性内卷”的关键一环。陈启章建议,无论是政府、央企国企还是中小民营企业等终端用户,在招标时都应采取综合评标法。除了价格权重外,还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成果产出、知识产权、人才团队、在行业获奖情况等维度的权重。这将有助于积极引导终端用户采购质优价优产品,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编辑:王金龙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