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在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银行业正掀起新一轮消费金融创新潮。
在3月26日中国银行业绩发布会上,该行副行长蔡钊透露,2025年中国银行计划投放超万亿贷款、创造千亿财产性收入、投入百亿消费补贴和减费让利、覆盖上亿境内外消费者,推出“万千百亿”惠民行动十重大礼包,助力居民消费升级。
业内分析指出,叠加居民收入增长与政策环境改善,消费市场有望迎来供需双向提振,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
传统消费“稳盘” 新兴赛道“拓新”
从中国银行的举措看,蔡钊介绍道,一方面,将积极助力传统消费,另一方面会大力支持新兴消费。
在传统消费领域,住房消费方面,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持续加大房贷投放力度,按照国家政策提供最优房贷首付比例和利率,降低居民购房融资成本;支持开展“以旧换新”,服务客户购房后装修改造、智能家居等综合消费需求。出行消费方面,打造涵盖汽车分期、出行保险、高铁扫码出行的立体产品矩阵。养老消费方面,手机银行升级“适老版”,个人养老金对接全龄需求。校园消费方面,构建从入学到就业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提供助学贷款、高校学生卡等服务。跨境消费方面,提供跨境消费返现、境外商户立减等优惠,为外籍人士打造在华消费“一站式”服务。
在新兴消费领域,积极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消费场景,支持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文旅消费方面,联合文旅机构开展福仔云游记活动,助力各地文旅经济发展。国潮消费方面,推出老字号国潮馆,助力品牌产业升级。在绿色消费方面,在手机银行推出个人碳账户专区,支持客户累积碳能量值并计划上线碳能量兑换微信立减金活动。
同时,蔡钊介绍,近期中国银行及时响应金管总局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政策部署,在同业中快速发布个人消费贷款产品调整政策,提高额度和自主支付限额,延长贷款期限,更好满足居民大额、长期消费需求,有效助力提振消费。
日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纷纷对消费贷产品进行“提额延时”。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随心智贷”的最高授信额度由30万元提升至50万元,最长贷款期限从3年延长至5年;“中银E贷”的最高授信额度由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工商银行“融e借”的最长贷款期限由5年提升至7年,最高执行的标准额度为30万元;建设银行“快贷”的最高贷款额度由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招商银行则将“闪电贷”最长贷款期限延长至7年。
升级消费金融VS直接发钱
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银行业支持消费增长的业务空间巨大。2024年,中国住户消费贷款规模达58.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未来,随着宏观政策实施效能提升,推动经济向好,将夯实消费稳定增长的良好环境。同时,中国还将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通过大力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有望进一步提振消费。
不过,有消费者提出,优化消费贷不如直接发钱实惠。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金融团队主管李佩珈指出,是否直接发钱首先需要考虑到财政的可持续性,其次要确定发给哪些群体,如何选取对象,如何保证公平性。从过去经验看,如果之前发钱金额少了,可能也无法真正激励消费者。“而消费金融是从一个更加市场化的角度解决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消费金融可以解决供给方面的问题。此前的‘3·15’晚会也曝光了一些高利贷平台乱象,而鼓励正规消费金融的发展,正可以满足部分消费者的借款需求。”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认为,近期出台的众多促消费政策已经开始起效,尤其是该方案旨在通过增收减负措施解决居民收入不稳定问题,从而能全面改善消费环境。她对中国消费市场持乐观态度,认为其潜力巨大,但仍需解决供给方面的制约。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
2025-03-27 慈玉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