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净息差收窄 国有银行出招稳盈利
2025-04-03 02:04      作者:张漫游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日前陆续公布的上市银行业绩报显示,2024年六大国有银行净息差普遍下降。

展望2025年,国有银行管理层亦普遍认为,净息差还将承压。面对2025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可能再度下调、新发贷款利率持续走低的预期,国有银行已拉开一场资产负债“精细战”,优化资产久期、加码高收益债券、争夺低成本存款成为破局关键词。

2024年净息差普降探因:LPR调整+债务置换压力

2024年业绩报数据显示,六大国有银行的净息差在2024年普遍较2023年有所下降,其中交通银行的净息差变化最小,仅下降了0.01个百分点,其他银行的净息差下降幅度在0.14到0.19个百分点之间。

这一变化反映了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银行面临的息差压力依然存在,但整体变化趋势较为稳定。

农业银行董秘刘清在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分析称,2024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LPR的调整等因素,让信贷等资产收益率面临下行压力。

中国银行研究院解构2024年净息差的压力来源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上年度LPR下调,推动个人按揭、对公贷款等存量贷款在2024年年初进行重定价,叠加2024年1年期、5年期LPR分别下调35和60个基点,进一步对新发放贷款定价产生下降压力。二是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根据9月24日公布的系列政策,10月底对符合条件定价较高的存量按揭贷款利率统一调整至LPR下浮30个基点。三是地方政府专项债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目前隐性债务化解相关工作有序推进,置换高成本存量隐性债务将带动净息差下行。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坦言:“2024年摆在我们面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是要穿越低息差的环境,这对于这么大的资产负债表的银行,压力可想而知。”

工商银行副行长姚明德表示,从工商银行自身情况来看,2024年该行主动加强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负债布局调整,优化大类资产摆布,强化负债成本管控,工商银行坚决不打价格战。

建设银行行长张毅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4年上半年,该行净息差为1.54%,尤其二季度,净息差降幅明显收窄。这得益于该行结合市场利率的变化,坚持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的业务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期限结构和客户结构。

“与此同时,积极的因素也在积累:一方面,主要银行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2024年10月,主要银行下调存款挂牌利息,其中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协定存款利率下调40个基点。存款降息效果较为明显,部分对冲资产端收益率降幅。另一方面,同业存款自律倡议生效。2024年12月《关于优化非银同业存款利率自律管理的自律倡议》生效,非银同业活期存款利率纳入自律管理,同业存款利率下行有利于银行维持净息差稳定。”中国银行研究院指出。

2025年调结构:资产端“寻高逐久”+负债端“量价双控”

谈及2025年净息差变化,中国银行研究院方面指出,2024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为历史新低,未来预计将延续下降趋势。

姚明德指出,一是从宏观政策来看,资产端的收益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2024年LPR三次下调利率,同时存量房贷的利率也在调整,这些调整因素的影响将在今年逐步显现出来。2025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更加适度宽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也对银行的息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从银行经营来看,负债端加强成本管控的效果在逐步显现。近年来全行业共同努力,资产端防止资金空转,负债端落实“利率调整兜底条款”的自律倡议,持续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银行业整体的息差收窄情况在2024年下半年已经出现了边际改善。

交通银行副行长周万阜展望道,负债端方面,受外部环境变化及客户偏好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存款结构依然延续了定期化、长期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存款平均成本率的下行。

中国银行研究院补充道,新发生贷款仍处于下行趋势。2024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34%,较9月下降17个基点;新发生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09%,较9月下降21个基点;2025年仍可能延续这一趋势。且中国人民银行可能适时降息,对银行业净息差带来压力。

“LPR的变动需平衡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银行盈利能力和宏观风险防控三重目标。近年来存款利率传导机制不断畅通,政策利率下调后,引导带动LPR跟随调整,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商业银行也将根据这种趋势适时调整存款的挂牌利率,降低负债成本、稳定息差水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更好地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支持实体经济与保持银行体系自身健康的关系。”姚明德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测称,综合当前房地产市场、外部经贸环境变化,以及整体物价走势,预计二季度降息窗口有可能打开,届时会引导LPR报价跟进下调。

关于2025年,姚明德指出,工商银行将统筹平衡银行功能性和盈利性,将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协同发力,靠前对接落实各项宏观政策,完善配套制度,突出“工”和“商”的主责主业,打造更加干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努力将净息差保持在同业合理水平。

具体来看,中国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张辉透露称,2025年,该行将继续把加强净息差管理作为低息环境下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控制净息差变动幅度。在资产业务方面,重在优化结构,推动资产规模稳步增长;促进高收益资产占比进一步提升;积极把握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市场机遇,保持信贷业务平稳健康发展;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国债和地方债投资力度,适度增加信用债投资;抓住境外利率相对高位的市场机会,合理优化外币债券投资布局,有效控制票据、同业资产等低收益资产。在负债业务方面,重在量价协同,着力提升存款市场竞争力,优化存款拓展模式,以代发薪、快捷支付等重点产品为抓手,抢抓低成本结算资金、源头资金,加大资源配置力度,促进存款基础持续改善;加强存款成本管控,提升产品服务的综合带动作用;抓住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有利时机,适时通过债券发行、同业存单等渠道丰富资金来源。

姚明德指出,工商银行将持续优化大类资产布局,积极支持长周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以及符合工商银行风险偏好和经营策略的信用债投资,注重推动资产久期结构调整;科学做好信贷投放的安排,积极对接增量政策落地的实体经济需求,做深做精做实“五篇大文章”,加力支持个人按揭、消费贷、信用卡透支等业务的发展,助力提振消费;继续做好资产负债的成本管理,在做好减费让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提升风险定价水平,实施全口径负债的成本管理,杜绝“内卷式”竞争,主动优化期现结构和品种结构,同时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和水平,让流动性资金、结算性资金占比不断提升。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