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茂利 张硕 北京报道
“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新能源汽车、光伏企业注重技术研发。”5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内卷式”竞争影响到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加以整治。
李超指出:“一些企业陷入‘内卷式’竞争,有的以低价、超低价,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有的制假售假、以次充好。这些都突破了市场竞争的边界和底线,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
何为“内卷式”竞争?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内卷’的本质是创新缺乏下的产品同质化,‘价格战’成为(企业)主要竞争手段。需要尽快摆脱‘内卷式’竞争。”
回看2024年车市,虽然“价格战”给一些车企带来销量增长,但部分车企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境。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统计,2024年全年汽车市场降价规模显著扩大,涉及227款车型,远超2023年的148款及2022年的95款。持续上演的“价格战”让国内汽车制造业利润进一步被吞噬。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利润率水平从2017年的7.8%下滑至2024年的4.4%。
从表面来看,车企参与价格战,消费者能够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汽车。但长期持续会影响汽车产业链创新研发投入,则行业会遭遇“质量”反噬。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就曾提出警示:过度降价可能导致偷工减料,最终由消费者承担质量危机。
一位汽车内饰供应商在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向记者指出,恶性竞争之下,汽车零部件的产品创新被迫放缓了。“行业疯狂‘内卷’,汽车厂商要求上游供应商一并降本,有的供应商不得不减配,虽然短时间看不出质量问题,但长期来看零件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降低了。”
“造车是一场马拉松‘长跑’,重要的是不盲目跟跑,而是要找到自己的节奏,稳下来,才能调整好呼吸,越跑越顺。做企业也是一样,要有战略定力,行稳,才能致远。”魏建军称。
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针对问题症结,因业施策、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
“2025年在国家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大背景下,形势有好转,但也要谨防部分企业出现一些不合规的竞争行为。”张永伟建议,“加强对车企产品质量监管。如在生产、销售环节,加强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力度。对于造假、偷工减料及质量问题突出的企业,进行依法依规处理,比如约谈、公开通报、撤销入选《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取消购置税减免资格等。”
张永伟强调:“车企应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化竞争。利用人工智能等工具提升研发效率、降低成本;聚焦战略资源,提升经营效率。”
“汽车产业应从注重规模增长向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把竞争重点从拼价格转到提质量、优服务上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曾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建议。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