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不仅守护公平正义,更守护生活的烟火气”——五位法院系统代表共话公正司法为人民
2025-07-31 09:07      作者:孟庆伟     来源:中国经营网

五名法官小图.jpg

中经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定分不易,止争尤难。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人民法官积极履行职责,以实干担当促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7月3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5位法院系统代表围绕“严格公正司法 用情办好百姓身边案”主题,分享了他们在司法一线守护公平正义的“奋斗者”故事。

李海龙:让法治的种子在雪域高原绽放

2024年3月,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北滘人民法庭副庭长李海龙跨越3000多公里,赴曾被称为“高原孤岛”的西藏自治区墨脱县人民法院挂职,成为该县首位援藏法官。

身份的转变,厚重了他的责任与担当。一年多来,他和同事翻山越岭,走遍深山里的七乡一镇、44个村(居),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各族群众普法宣传、巡回调解、上门立案、送达文书,让法治的种子在雪域高原播撒、绽放。

李海龙小图.jpg2024年,墨脱法院被确定为首批相对薄弱法院,面对规范化、专业化环节的薄弱,李海龙主动领下审判质效“脱薄”的军令状,带领当地法官自我“造血”。他创新推出“审执一体调解工作法”,被当地干警称为小标的执行案件的“锦囊妙计”。

李海龙坚信法官应“双手沾灰、两脚沾泥”,深入矛盾纠纷的第一线。随着墨脱县旅游业快速发展,去年5月,李海龙牵头成立了墨脱法院旅游巡回法庭。在一起冷链物流仓储中心租赁合同纠纷案中,他带合议庭直接进机房、进冷库,以用电记录为据促成调解,保障了墨脱群众的“菜篮子”和游客的“饭桌子”。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墨脱法院被评为全区优秀法院,被上级法院改判和发回重审的案件数下降了76.2%,上诉率也下降了9.87个百分点。“参与援藏是我一生之幸。”李海龙说。

钱继红: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件

在山东徂徕山革命老区,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徂徕人民法庭庭长钱继红扎根基层法庭二十一年,办案逾3000件。她走遍百余村庄,化解矛盾、指导调解、办理案件、送法下乡,将红色精神融入司法实践。

土地流转纠纷关乎千万亩良田经营稳定和种粮大户的生产信心,为了让乡亲们更好地知法用法,她成立了“法润乡村”服务队,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结合近年来办理的涉农典型案例,向乡亲们普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知识,规范合同样本,帮大家避开“坑”、守住“田”。

钱继红小图.jpg

法律不仅是“护身符”,也是“指南针”。这句当事人的感慨也让钱继红深有体会。作为一名“老百姓身边的法官”,她注重发挥司法建议在助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向相关部门制发司法建议10余份,真正实现了“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

谈及未来,钱继红的话语坚定有力:“我会继续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好人民法庭定分止争的作用,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民生案件,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丁宇翔:为筑牢金融“安全墙”保驾护航

作为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累计审结2500余起民商事案件,其中包括全国首例“被遗忘权”案、新《证券法》实施后的首例银行间债券虚假陈述案等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疑难案件。

金融案件关乎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在审判工作中,他探索实践“双轨双平台”群体性金融纠纷解决机制,极大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探索推行“庭审百问”要素化审理模式,像拆解精密仪器般拆解金融案件,精准裁判,大幅提升法院审判效果。

丁宇翔小图.jpg金融案件更连着民生冷暖。在丁宇翔看来,司法的智慧和温度,应该体现在对群众“多想一步”的考量里,体现在为群众留一条生路的思虑里。在一起金融不良债权追偿案中,债务人因资金链紧张面临违约,他一次次协调,一遍遍斡旋,最终促成各当事人达成和解,既保障了债权人权益,又为企业留出生路。

“今后,我将继续在工作中深入践行‘如我在诉’的工作理念,坚持换位思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为服务和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丁宇翔说,“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法律不仅守护公平正义,更守护生活的烟火气。”

沙丽:让判决“有回响”

网络空间的规范有序,离不开互联网法院干警们的智慧与担当。

杭州互联网法院是中国互联网司法的“试验田”。作为第一批开拓者,从首批员额法官,到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沙丽一直潜心在互联网司法实践与审判模式创新上深耕。

八年来,她主审案件4000余件,其中数据权益、算法规制、平台治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件,有力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更进一步。

沙丽小图.jpg

从数据权益界定到平台责任划分,从群控软件、流量劫持、深度伪造到算法治理……她形容,这些年审理的每一起新类型案件都是与新技术、新模式的“深度对话”。虽常常伴随着焦虑、困惑,但她尽自己所能“求极致”,让判决“有回响”,经得起未来考验、社会考验。

一个判决会为创新技术的发展划定法律边界,甚至影响涉案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沙丽始终坚持“以裁判树规则、促治理、助发展”的司法理念。区块链电子存证第一案中,沙丽潜心研究,通过判决首次确立了区块链证据效力的审查认定规则,该规则被《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吸纳采用;“网络直播数据商业秘密案”明确了数据适用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则……

“首例案件的裁判过程就像一场场没有攻略的旅程,需要有破局而立、向新而行的勇气和动力。”沙丽坚信,每个案件中那一点点突破,最终都将汇聚成为推动互联网法治进程的强大力量。

徐弘韬:与时间赛跑 守护创新火种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一级法官徐弘韬多年来一直奋斗在知识产权审判一线,以专业严谨的态度攻坚了大量疑难案件,护航社会创新发展。

2020年,他参与审理全国首例涉手机软件唤醒策略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在大量学习手机软件唤醒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准确裁判,该案入选“人民法院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徐弘韬小图.jpg

为最大限度保护知识产权,他与时间赛跑,始终站在新兴领域的最前沿;在每一次庭审中,通过一桩桩“小案件”,来阐释知识产权保护的“大道理”,“既解矛盾,又安人心”;他进企业、登讲台,让每一次浸润人心的普法宣传、答疑解惑,助力知识产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

面对互联网新经济模式下知识产权案的新特点,徐弘韬不断提升跨学科、跨领域知识积累,革新理念,坚持“开门办案”,统筹全局。他直言,知识产权审判既要“看得准”眼前的案件结果,也要“看得见”未来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努力让作出的判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相契合。

“特别是对于现阶段还不成熟的技术成果,要避免‘就案论案’式的机械判断,给予进一步研发完善的充分空间,在审判工作中努力实现以知识产权鼓励和保护科技创新的价值目标。”徐弘韬说。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