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我们将会同全国总工会支持扩大职工文旅消费,释放职工消费潜力;深入实施‘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文旅消费行动计划,引导更多资金、资源投向文旅消费。”9月1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在回答《中国经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将持续加大文旅消费惠民力度。
9月16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印发《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多项举措涉及文旅消费,为进一步扩大服务消费提供了支持。
这些举措包括:支持推出一批文学、艺术、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充分利用现有场馆,打造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培育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挖掘传统文化IP市场价值,打造新的消费场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优质演艺、动漫、游戏、影视作品等线上流量带动线下创新。
同时,还将鼓励引进国外高水平体育赛事,支持地方举办大众赛事,打造具有知名度的精品赛事、职业联赛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竞赛表演品牌。
今年以来,各地文旅场景不断创新、融合业态持续涌现。缪沐阳表示,随着我国改善型消费快速发展,文旅消费已成为改善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渐成长为主导型消费,呈现百花齐放、千帆竞发的局面。下一步,文化和旅游部将重点从四方面扩大文旅消费:
一是通过产品更新增加新供给。包括支持创作生产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和舞台艺术精品,推出旅游演艺项目;开展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动漫奖评选,推出一批优秀动漫作品;办好深圳文博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非遗博览会等展会。
“我们将实施旅游景区强基焕新行动,提高旅游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的发展水平,改善服务品质和消费体验。”缪沐阳说。他还提到,将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开展“四季非遗购物月”活动,推出一批非遗好物,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此外,还将打造中国时尚产业盛典平台,推动开发国潮时尚产品。
二是依靠活动创新赋能新场景。文旅部将持续开展全国文旅消费促进活动,贯穿全年举办消费周、消费月、消费季,推出全国性特色活动和惠民措施,加大消费惠民力度。记者从会上获悉,下周将启动全国国庆文旅消费月,届时将发放超过3.3亿元消费补贴,举办2.5万余场活动,围绕迎国庆、贺中秋、庆丰收等主题,打造多元文旅场景。
三是通过业态焕新满足新需求。 缪沐阳介绍,将推动首发经济、冰雪经济、时尚经济发展,创新发展文商旅、文体旅、农文旅等融合业态;发展夜间经济,鼓励文博场馆、景区延长开放时间,优化预约方式,推出高品质特展;支持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业态,推动供需对接;建设国际邮轮母港消费设施,打通船岸消费场景。他还提到,“票根经济”正成为新热点,未来将打造“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套餐,并与体育总局合作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推动跨界联动。
据悉,仅今年上半年,河北、浙江、福建等7地监测的511场重点赛事就带动消费超160亿元,场均拉动超3000万元。
四是扩大入境游。 2024年我国入境游客达1.32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7.2%。缪沐阳表示,将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持续开展“你好!中国”“欢乐春节”等推广活动,丰富入境旅游产品,增设适合入境游客的特色线路。他还透露,将推动在境外游客集聚区增设退税商店,推广“即买即退”,增加非遗、文创和消费电子产品供给。
据了解,今年以来,商务部优化离境退税政策,将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截至8月底,全国离境退税商店已超1万家,是2024年年底的3倍;1—8月享受离境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8%,退税销售额增长98%。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超1900万人次,同比增长30%,其中免签入境1364万人次,同比增长54%。他坦言,“我国入境消费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入境消费仍是服务贸易逆差的主要来源,但也意味着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政策协同,持续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让更多人在饱览山河之美、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中畅享美好生活。”缪沐阳说。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